有28道题,约5900个字。
东北师大附中
2008~2009学年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
九年级语文试卷
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
一、阅读(60分)
(一)名句积累与运用(15分)
1.□□□□,白露为霜。(《诗经》)
2.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3.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龚自珍《己亥杂诗》)
4.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相见欢》)
5.在《观刈麦》一诗中,白居易通过农民“□□□□□,□□□□□”矛盾心理的描写,表达了他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6.李白《行路难》中的“□□□□□□□,□□□□□□□”两句诗,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形象地揭示了他内心的苦闷抑郁。
7.诸葛亮在《诫子书》中用“非淡泊无以明志”表明了自己高洁的志趣,并以此告诫教诲他的晚辈,在《出师表》中“□□□□□□□,□□□□□□□”两句也表达了他的这种心志。
8.大自然与人类形影不离,它的美丽无处不在:山脚下,小河边,镜头里,你我的心中……我们拥有这样一个美好的大自然,又怎能不吟咏歌唱?!请引用连续的两句描写自然山水的古诗词来表现大自然的美好,并写出作者或题目。
诗句:
作者或题目: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
送东阳马生序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9.本文的作者,是明初家,浦江(浙江义乌)人。(1分)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①录毕,走送之()②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③或遇其叱咄()④俟其欣悦()
11.从第一段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重点突出了两个词语“嗜学”“家贫”,结合这一段的具体语句说说文章是如何表现“家贫”的,作者又是怎样“嗜学”的。(2分)
12.作者如果只写自己的经历也能表现年少时读书的生活是清苦的,为什么作者还要写同舍生的装扮?谈谈你的理解。(2分)
13.这位“家贫,无从致书以观”的穷苦少年,最后成为了“位君子之列,居天子之侧,四海称其姓氏”的大学士,对此你有什么感受?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谈一谈。(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