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1题,约10690字。  2009年广西梧州市高三毕业班第二次测试
  语 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本试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棱角(lénɡ)   拾级而上(shè)   蜷缩(quán)   因噎废食(yē)
  B.编纂(cuàn)   童心未泯(mǐn)   喧哗(huá)    万头攒动(cuán)
  C.拜谒(yè )    岿然不动(kuī)   吮吸(shǔn)   自出机杼(shū)
  D.雌雄(cí)     飞来横祸(hénɡ)  缜密(zhěn)   悄声细语(qiǎo)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第16届广州亚运会组委会宣称,广州虽然已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但是有钱也不能大大咧咧,而是拟花最少的钱办最出色的亚运会。
  B.参加该项目比赛的我国选手可以说在实力上是不容置喙的,不过在比赛中调整好心态,则是他们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C.厦门—金门航线具有海上客运直航航班多、价格优、中转方便等优势,因此从此航线赴台湾观光旅游的特大型旅游团队不绝如缕。
  D.巴金晚年的代表作《随想录》敢说真话,体现了知识分子的良知和清醒的忏悔意识,达到了文学和思想的高峰,其言论如空谷足音,在读者心中留下永恒的绝响。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2008年发生的“奶粉事件”为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敲响了警钟,我们可以从这一事件反映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强化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刻不容缓。
  B.部分学生长期生活在被照顾的环境中,对各种困难的体验不深,应对挫折的能力不强,如果一旦遇到挫折就很容易被击垮,这一问题应引起各方的高度重视。
  C.不少旅游城镇把本地的历史、文化遗产当作摇钱树,超量吸纳游客,过度消耗文化、自然遗产资源,这种急功近利的行为影响了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D.游客的增多使敦煌洞窟内的二氧化碳含量、湿度、温度迅速上升,这些都加快了洞窟内那些由泥土、木材等脆弱材料制成的彩塑和壁画的褪色、起皮及脱落。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文学除了描写和展示,还必须有一种向善的力量。文学当然首先必须真实,
  ,            ,            ,           ,             ,
  ,唤醒人们去寻找和捍卫温暖、美好、善良与欢笑。
  ① 作家尽可以去讲狼扮作外婆吃人的故事
  ② 但仅有现象的真实还不够
  ③ 这种善其实就是一种价值判断
  ④ 但更重要的也许是呼喊人们警惕着不要被狼吃掉
  ⑤ 因为真是善的起码前提
  ⑥ 还必须有一种向善的力量
  A.⑤②⑥③①④   B.②⑤⑥①④③   C.①②⑤⑥④③   D.⑥②⑤③①④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隽逸雅致的青花瓷是我国的传统名瓷。它起源于唐,经历宋,成熟于元,而最终在明代达到鼎盛。青花瓷自其诞生之日起就与外销结下了不解之缘,是明代主要的外销瓷。
  明代青花瓷的外销受国家对外政策的直接影响。随着明代对外政策的变化,青花瓷的外销也呈现出相应的发展轨迹。早期从1368 年至1433 年,以官营为主。明初对外政策是开放的,因而有了永乐、宣德年间的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规模庞大的远航,极大地提高了明代中国的国际影响,明朝廷的官方贸易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青花瓷迎来了第一个外销高潮。中期从1433 年至1554 年,官私并举。这一时期随着对外政策的渐趋保守,官方贸易逐渐走向衰落。这一时期虽朝廷仍沿续明初的海禁政策,严禁私人贸易,但民间走私贸易却日益兴盛,成为当时青花瓷外销的最普遍的形式。在巨大的海外需求和巨额利益的驱使下,甚至出现走私集团武装走私的形式。西方在此时也开始介入青花瓷的外销。晚期从1554 年直至明亡,以私营为主、中西竞争。明末,面对民间走私的强劲发展势头和西方商业势力的介入,明王朝不得不调整保守的对外政策以适应形势的发展。明朝廷废除了海禁政策,承认私人对外贸易的合法化,批准西方人与中国贸易。由此青花瓷的外销在中外商人的竞争与合作中出现了前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