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0370字。
辨析病句专题复习
一、考点阐释
所谓“病句”,是指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则、不合逻辑事理的句子。它是历年来高考考查的一个重点。《考试说明》对病句的测试要求是“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E级。
二、命题特点
1.《考试说明》规定的病句类型共有六种: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2.高考试卷通常以两种形式进行考查:一是辨析病句,以客观题形式出现在第Ⅰ卷中,这种形式占多数;二是修改病句,以主观题形式出现在第Ⅱ卷中。
三、重点难点
掌握病句类型及病句解题方法。
四、考题例析
(2008年江苏卷)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任何一种文明的发展都是与其他文明碰撞、融合、交流的过程,完全封闭的环境不可能带来文明的进步,只会导致文明的衰落。
B.推行有偿使用塑料袋,主要是通过经济手段培养人们尽量减少使用塑料袋,这无疑会对减少白色污染、净化环境产生积极作用。
C.奥运火炬登顶珠峰,必须克服低温、低压、大风等不利的特殊气候条件,充分考虑登山队员登顶时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
D.将于2013年建成的京沪高速铁路,不仅能使东部地区铁路运输结构得到优化,而且有利于铁路运输与其他交通方式形成优势互补。
答案:D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正确辨析病句的能力。病句辨析一般使用主干分析法和枝叶分析法,即从语法角度对句子成分进行分析找寻病因。A项语序不当,“碰撞、融合、交流”应改为“碰撞、交流、融合”。B项成分残缺,“培养”后面缺少宾语中心语,应改为“培养人们尽量减少使用塑料袋”的“习惯”。C项搭配不当,“克服”的应该是“困难”或“因素”,而不应是“特殊气候条件”。
五、常用方法
1.语法分析法。这是辨析病句的最主要也最准确的方法。对于结构比较复杂的单句,可先找主干,看主谓宾是否齐全,搭配是否得当,再理枝叶,看附加成分的搭配、语序有无问题;对于复句,可检查分句间的关系、层次,关联词语的使用有无不当等。
2.逻辑分析法。有的句子读起来别扭拗口,但从语法上看并无毛病,我们不妨从整体上,即逻辑意义上加以分析,从概念、判断、推理的角度进行检查,看语句表达是否得当,句意关系是否合适等。
3.语感审读法。即充分利用我们在长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