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570字。
  十二  微型小说两篇
  上海市北郊高级中学  金罗兰
  在柏林
  教学目标
  1、领会文章深厚的主旨,体会文章对于残酷战争的控诉。
  2、领会这篇微型小说蓄势和铺垫的重要性以及结尾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说明:
  这是一篇微型小说,在不足四百字的文章里涉及的是一个沉重的话题:战争的残酷性。作者截取火车上短暂的一幕,以后备役老兵的一段话为小说情节的核心,隐去所有背景、过程的交代,而把惨烈的战争后果直接推到读者的面前。小说的篇幅极短,却包孕着丰富的内涵;情节如此简单,却有着极强的可读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品味文本中的词句,理解作者蕴涵其中的感情。
  2、 难点:小说如何运用抖包袱的手法将情节推向极至。
  说明:
  这篇微型小说的高明之处就在于意想不到的结尾,所以优秀的微型小说并不在于要有巨大的字数和曲折离奇的情节。我们在品味这篇文章时就应抓住文章中这种抖转直下的独特效果。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导入话题
  创设情境 1、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中国还是外国,战争是人民生活中最残酷的事。我们可以举出许多反映战争的诗词、文章或影视作品。比如杜甫的《石壕吏》、美国影片《拯救大兵瑞恩》都表现了战争的残酷和给人民生活带来的苦难。 1、谈谈令你印象深刻的反映战争的诗词、文章或影视新闻作品。
  找准话题导入能使学生更快地进入文本的情境,为体会文章的主旨服务。
  探究标题
  想象畅谈 战争是统治阶级之间利益的驱使。而在战争的阴霾下,处于战争中心的广大人民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在柏林》这个标题看上去很宽泛,留给我们很多想象的空间。 在未细读文章之前,学生凭借着已读过的文章或看过的影片可能对战争中人们的生活有各种想象,可以请学生自由发言,所涉及的内容方方面面均可。教师可以适当引入战争给人民生活和精神带来的苦难和摧残,而后展开对文章的阅读。 战争是离学生们实际生活很远的内容,而本篇文章又短小精悍,所以这一部分可以给出较充分的时间让同学们畅所欲言,教师只需抓住学生的回答因势利导引入文章即可。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