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230字。
名人典故积累
(一)立 志 篇
马克思的伟大目标
1835年8月,马克思就要在特利尔中学毕业了。毕业前夕,班里的同学都在谈择业的问题。有的想当官,有的想经商,有的愿意做医生,有的却爱上了神甫。马克思在他的毕业论文中却提出了一个崭新的思想。他在文章结尾部分写道:“我们选择职业所应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老师为这篇闪耀着伟大思想火光的论文大为惊叹,在毕业证书上写下“思想丰富,理解深刻”的评语。马克思循着“寻找人类幸福”的伟大指针最终揭示了资本主义的本质,成为19世纪最伟大的思想家。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
宋代范仲淹有志于天下,他两岁便失去父亲,母亲贫困无依,就改嫁到长山一位姓朱的人家。范仲淹稍微懂事之后,知道了自己的家世,泣别了慈母,到南都学舍不分昼夜地苦读五年中间,竟然没有解开衣服好好地睡过觉。有时困倦已极,便用冷水冲洗一下头脸。他边稠粥都不够吃,所以常常忍饥挨饿熬到下午才吃饭。就这样,他勤奋学习废寝忘食,《诗》、《书》、《礼》、《易》、《乐》、《春秋》这六部《六经》之旨,便精通了,从而慷慨激昂地表达了以天下为已任的伟大志向,不仅提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换负而且成为宋代有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摘取王冠上的明珠
哥德巴赫猜想一直被视作数学王冠上的明珠。两百多年来,有不少科学家试图征服它,并因此耗费了巨大的精力,都没有成功。陈景润上中学时,数学老师把它作为一则趣闻,告诉大家,陈景润听后,暗暗立志摘取这一明珠。他把它当作自己的事业。他拼命地积累知识,奋力地演算难题,草稿纸整麻袋整麻袋地装。最后终于用自己的智慧和意志的合力,移动数学群山,摘取了数学王冠上的明珠,发明了“陈氏定理”
(二)奉献篇
法拉第——烛
物理学家万克尔•法拉第一生勤奋,对实用电学的三大分支都作了贡献,并在晚年写成《电学的实验研究》,为后人留下宝贵的科学遗产。他希望自己:“像蜡烛为人照明那样,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忠诚而踏实地为人类伟大的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达尔文心系造福事人类
达尔亠的后半生体弱多病,仍然坚持实验和著书。他曾说:“对于科学的热心使我忘却,或者赶走了我日常的不适。”1882年4月19日,达尔文病逝。他在自传中写过这样一段话:“我曾不断地追随科学,并且把我的一生,献给了科学,我相信我这样倚靠 是正确的,所以不会感到悔恨,但使我感到遗憾的是:我没有使人类得到直接的好处。”这些话充分表现了达尔文造福人类的伟大抱负。
诺贝尔的永恒奉献
诺贝尔是安全炸药和无烟火药的发明人。他把毕生的精力都用在研制炸药上。研制成功后,赢得了大量专利权,积累了许多财富。1896年,诺贝尔逝世前决定把3300万克朗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