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24道题,约7600个字。
杭州市萧山区2009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考生须知:
1. 全卷共4页,有3大题,24小题. 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 本卷答案必须做在答题纸的对应位置上,做在试题卷上无效.
3. 请考生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纸的对应位置上,并认真核对。
一、(30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提防(tí) 颤抖(chàn) 随声附和(hè)B.瞰望(kàn)蓬蒿(hāo) 数见不鲜(xiān)
C.簇新(zú) 纤细(xiān) 拈轻怕重(niān)D.挑逗(tiāo) 阴霾(mái) 恪尽职守(kè)
2. 下列词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3分)
A. 流连留连忘返苍桑沧海桑田B.仓皇张皇失措焕散焕然一新
C. 燥热急躁不安哑巴哑雀无声D.慰藉满目狼藉拙劣相形见绌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2009年1月,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就着力构建和谐社会、保障民生等问题作了重要 。
②经过这次打击,他终于()了:人不能游戏人生。
③生活就像一条千回万转的小溪,需要我们有的勇气。
A.部署领悟百折不回B.布置领悟坚强不屈C.部署醒悟百折不回D.布置醒悟坚强不屈
4.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我本来不太喜欢网络歌曲,更不爱听《丁香花》,觉得它太平淡,太简单,可。于是忍不住把它重新听了一遍,不禁潸然泪下,才明白原来,。
A.我何曾知道它背后竟还有这样一段凄美的故事超越了生死的最美,就是平淡、简单
B.这样一段凄美的故事,我何曾知道平淡、简单才是超越了生死的最美
C.我何曾知道它背后竟还有这样一段凄美的故事平淡、简单才是超越了生死的最美
D.这样一段凄美的故事,我何曾知道超越了生死的最美,就是平淡、简单
5.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没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工人走进技校,学习现代科学;农民跨出家门,搞起商品经济:工农都为现代化事业做贡献。
B.“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C.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蜿蜒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
D.特种食品具有防病等功能,如智力食品:补脑粉、醒脑饮料等能突出补脑和增强记忆的效能。
A.人们在这里寄托着欢乐、寄托着希望、也寄托着信念……
B.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后,我真正懂得了人为什么活着,人应该怎样活着。
C.昨天的场地,究竟是小红打扫呢?还是小明打扫的?
D.苏轼笔下有不少咏月的佳句,其中最脍炙人口的当属“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6.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只选做三小题)(3分)
①,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②窈窕淑女,。(《诗经•关雎》)
③,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孟子》两章)
④天时不如地利,。(《孟子》两章)
7.文学常识填空。(3分)
①《曹刿论战》选自我国一部史学、文学名著《》。
②在《智取生辰纲》中,作者塑造了谨慎、精明但最后还是丢失生辰纲的(人物)形象。
③《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这部书是西汉末年(人名)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
8.用恰当的关联词语,将下面三个短句组合成一个复句。(句序合理,语意贯通;可以删去和调换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3分)
①母子爱、兄弟情的前提是以血缘和亲情为纽带的,还不能称得上无私奉献。
②只有超越亲情血缘,超越个人功利之上的利他和牺牲,才称得上无私奉献。
③母子爱、兄弟情,有浓厚的利他色彩。
9.下面这段文字标有三句话,各有一处语病,请加以修改。(3分)
①这里有着八千年跨湖桥文化,这里曾经演绎过越王勾践“卧薪尝胆”,②更有宋代以来保管下来的“城山怀古、览亭远眺、光照晨曦、跨湖夜月、湖心云影”等湘湖八景,③这些会让你体会到优雅和野趣截然不同的两种风情。
10.根据语境,仿照划线句子,接写两句,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3分)
历史是一面镜子。(1)假若当初商纣王能广开言路,何至于落得个身败名裂,葬身火海的下场呢?然而,反过来说,(2)如果当初齐威王不采纳邹忌的讽谏,又怎么能取得“战胜于朝廷”的结果呢?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善纳人言者,昌;拒纳人言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