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2030字。  2009年高考语文《〈论语〉选读》复习指导暨2009年浙江省名校高考模拟试卷《论语》探究题辑录
  ◎海盐元济高级中学  沈  翔
  一、我的几点思考
  1.试题取材范围
  《浙江省新课程学科实施指导意见》中指定的10课必学内容(见下)。
  10课自读课文:《为政以德》、《克己复礼》、《知其不可而为之》、《仁者爱人》、《君子之风》、《周而不比》、
  《诲人不倦》、《高山仰止》、《沂水春风》、《中庸之道》
  5课自读课文:待贾而沽、求诸已、出辞气远鄙倍、学以致其道、敬鬼神而远之。
  2.《论语》解读的三个层次
  《论语》是用古代汉语记载下来的以语录式样呈现的中华文化的经典。从语言来说,它是古代汉语;从形式上说,它是古代特有的对话文体;从内容上说,它是传统文化的源头。所以《<论语>选读》应该考虑到三个层次的复习内容:文字、文章和文化。如下表:
  层次 教学内容 价值目标
  文字 语言文字的理解和积累 读懂文章、积累知识
  文章 章法技巧的分析和鉴赏 学习章法、培养能力
  文化 文化传统的评析和传承 传承文化、提升思想
  着重是在语言文字和文化内涵这两个复习层次下工夫。
  2.《〈论语〉选读》中包含的孔子的主要思想内容
  《为政以德》:为政以德思想,均贫富含义;
  《克己复礼》:礼与仁的关系,孝悌之情;
  《知其不可而为之》:知其不可而为之的责任感;
  《仁者爱人》:仁爱的基本含义;
  《君子之风》:义利观,君子自我修养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周而不比》:人际交往观;
  《诲人不倦》:有教无类、启发诱导、因材施教的原则、方法及思想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高山仰止》:孔子与弟子之间感人的师生关系;
  《沂水春风》:礼乐文化(礼乐治国);
  《中庸之道》:中庸思想,和而不同的深刻哲理。
  二、考查内容与题型形式
  1.名句默写(填空)
  可能存在的问题:①懒得背;②不熟练;③错别字;④轻视《论语》名句
  2.文本探究(简答)
  一模存在的问题:1.审题不清楚,答题不规范; 2.不能充分利用题干中的所有信息; 3.解题思路混乱; 4.理解、把握不全面、不准确; 5.以文解文,没有分析; 6.文字表达不通顺
  3.结合古文阅读选择题(选择)
  主要应该是结合虚词的那道选择题,极有可能挑几个《论语》的虚词,如: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君子哉若人   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
  三、复习策略
  1.教师要督导学生将十课内容烂熟于心,该背的必须背出,文句的理解与翻译也必须掌握个八九不离十;
  2.有必要将18个文言虚词用《论语》中的句子集成整理、训练一下;
  3.加强背诵的笔答检查,消灭错别字;
  4.要帮助并引导学生整理、掌握孔子的几大思想观点的核心,如:为政观、义利观、交友观、教育观、文化观、礼乐观、仁爱观、中庸观;尤其要认真解读每课后的相关知识链接的那篇短文,把精要之处加以圈画或摘录,弄通弄懂透弄熟。
  值得关注:仁、义、礼、乐、信五大关键词,在孔子学说中的关系、以及各自在现实生活中地位和作用,学生能脱离教材说得清吗?
  5.要模仿样卷,针对性地或选择或原创或整合一些好题,进行一定量的练习与讲解,加强应试技能的训练;
  6.要加强解探究题的格式规范化指导,注意条理性,突出关键词,必须言简意赅,简明扼要。
   探究题具有拓展性,但须告诫学生拓展要以文本为依据,不可随兴发飙。
   探究题答题具有论辩性,要先总说自己的观点,再分说理由,理由的说明要结合文本内容来阐释。
  7.不要忽视了每篇课文后的那道探究题,很有重新疏理的必要。
  8.根据你的研究,有选择地覃研十课中的重点难点段落,引领学生沿着字词句的意思走向孔子的思想天空,做到一能懂二能释三能评。
  友情附送:2009年浙江省名校高考模拟试卷《论语》探究题辑录
  1.《2009年浙江省高墙考试说明》中样卷
  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桀溺)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  
  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24.桀溺和孔子的言论表达了他们对现实截然不同的观点态度。(1)你认为楚狂接舆会赞成谁的观点?颜回会赞成谁的观点?(1分)(2)你赞成谁的观点?为什么?(3分)
  参考答案略(参见《考试说明》)
  2.杭州一模卷
  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  
  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24.孔子是如何评价师和商的?你是否赞同孔子的评价?为什么?(4分)
  参考答案:过犹不及。赞同孔子的评价,理由是人的气质、作风、德行都不偏于任何一个方面,对立的双方应互相牵制、互相补充,做人需要有中庸的思想;不赞同孔子的评价,只要符合情理亦可。(4分,第一问1分,第二、三问3分)
  3.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2009届高三第二次联考
  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5分)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3.22)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14.16)
  子贡曰:“管仲非与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候,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以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14.17)
  22.用斜线(/)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2分)
  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23.孔子一方面否定管仲“知礼”,一方面又肯定管仲在维护天下一统方面的贡献,肯定其为“仁者”,由此可以窥见孔子怎样的仁爱观?(3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