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380字。《当仁,不让于师》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节重要字词和其他相关文言知识,进一步提升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了解孔子作为万事师表的风范、人格魅力。
  3、了解孔门弟子对老师的态度、孔子在弟子心中的地位。
  教学重点:
  1、积累重要字词,丰富自身语库。
  2、孔子与弟子间的相互态度、深厚感情。
  教学难点:
  对孔子在道德、学问诸境界的概括、评价。
  教学设想:
  1,可以把教材中13章内容作一个简单分类。大体来说,内容有三:一是孔门弟子对孔子的评价、推崇,二是孔子对学生的评价、感情,三是孔子对学生的教导及孔子在生活中体现出的个性魅力。归类后,学生可能会更容易把握课文内容。
  2,在教学中,可以采取先疏通13章语录文字障碍、积累文言知识,再讨论、挖掘思想和文化内涵的方法;也可以通读之后归类,对每一类语录同时解决上述两个问题。
  3,宰我与子贡是孔门言语科高材生,尤其是子贡,在言语、事功方面较有成绩,在当时享有较高的声誉,他对孔子的评价还有若干,可以补充进来,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孔子在学生心中的地位之高,同时体味子贡的语言表达艺术。颜回是孔子道德学问的传人,颜回之死对孔子打击很大,但心疼弟子,并不代表孔子会无原则地妥协世俗,他仍然把“礼”放在首位。这一部分在《论语•先进》中有记载,也可以补充一下。
  4,《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可以略过。
  课时安排:
  2—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通读全文13章,把这些内容作一简单分类。
  明确:
  一)、学生对老师的评价和推崇类。课文第1、2、3。
  二)、孔子对弟子的评价和感情类。课文第9、10、11、12、13。
  三)、孔子对学生的教导及孔子在生活中体现出的个性魅力。课文第4、5、6、7、8。
  二、学习第一部分“学生对老师的评价和推崇类”。
  1)阅读第1、2则,结合注释,自己疏通。
  1,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论语•子张19第24》)
  2,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 (《论语•子张19第25》)
  教师明确:
  1,重要实词问题:毁、逾、伤。知、阶、邦家。
  2,虚词及若干句式的翻译:
  无以为也   (无以:犹言“无用”,不要。“以”不易作确解,就不必解释了。)
  仲尼岂贤于子乎   (于:比)
  如之何其可及也   (如之:像这样,或不译。其:副词,加强语气,无实义。)
  3,语意略说:
  第1则是子贡捍卫孔子之言,有两个方面:一是把一般贤者和孔子作比较,用比喻的方式,说明孔子的高明、伟大,是常人不可及的;一是批评叔孙武叔是不自量的、无知的。
  子贡的“日月”之比,把孔子推向了最高处,把孔子的影响力说到了极致。似可说启发了朱熹“天不生仲尼,万古常如夜”的评价思路。
  第2则是当别人比较子贡和老师时,子贡的回答。子贡先说一个人的言语是体现着一个人的认识水平和道德素养的,说话要慎重;然后把孔子比作高不可及的上天;接下来再说孔子为什么高不可及:如果孔子有邦或家之封,则孔子就可以大展宏图,他活着是人类的荣耀,他逝世则人类永远哀恸。所谓“能一日与此人共存今日之世,则是吾人一日之光荣”,所谓“生得伟大,死得光荣”,所谓“永垂不朽”是也。
  4,子贡对老师的态度和评价是一以贯之的。下面再补充几则:
  ①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