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3900字。
宁波市2009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考试说明解读
宁波市教育局教研室 盛华明
■2008年学业考试语文试卷分析
□试卷特点
宁波市2008年学业考试语文试题,依据课程标准,遵循考试说明,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入手,全面检测学生的语文素养。试题贴近学生实际,关注社会热点,充满语文气息。与2007卷相比,体制稳定,稳中有变,难度适中。
1.贴近学生实际,体现人文关怀。
积累运用题的选材与学生的思想情感、学习生活息息相关。例如:
第3、4题,就是社会社区家庭校园生活的内容。
第7题,采用歇后语形式,有新意。
第8题,提供词语让学生组合对联,降低了试题的难度。
第25题,用全命题和半命题任选一题的形式,自选题目,自定文体,自主立意,既给写作能力强的学生以充分发挥的空间,也让写作能力较弱的学生有话可说,让学生自主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会。
2.关注社会热点,彰显时代特色。
今年是奥运年,五月是抗震月,宁波是文明城市,五一杭州湾跨海大桥通车。
面对这些国际国内重大事件,作为语文中考不能无动于衷,应在试题中得到体现。
第3题,涉及奥运圣火传递和文明城市建设,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第8题,表达对杭州湾跨海大桥建成通车的庆贺。
现代文阅读㈠直接选用抗震救灾时评,表达对中华民族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共度难关的强大精神力量的赞美。
3.突出学科本位,透露语文气息。
现代文阅读㈡选用文学作品《叶子时期的梅》,文言文阅读选用《爱莲说》和节选自《梅花草堂集》中“兰”的描写片断,把历来受文人雅士青睐的梅、莲、兰一起摆在学生面前,典雅,高雅,优雅,儒雅,显示崇尚真善美的精神追求和超凡脱俗的艺术品位。阅读这些篇章,本身就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情操的陶冶。试题淡化文体知识考查,注重整体感知,强调语言品味、分析理解、鉴赏评价、感悟熏陶,体现课程改革的方向。
有老师这样说——
总是神往于这样一种语文学习的情景:能和学生们一起日有所诵,诵唐诗宋词,诵《诗经》《论语》,诵泰戈尔,诵狄金森,诵在时间的流里,在四季的风中。能手不释卷,读童心,读母爱,读自然,读古往今来的文化名著。间有所记,写所见,写所闻,写所感。写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做过的事,写自己的思考,发出自己的声音。可惜这样美好的画面始终是“画屏金鹧鸪”,美丽而无生命。我们日常看到的是学生离语文渐行渐远,露出苦恼人的笑,唱着无奈的歌谣。可喜的是今年的语文试卷,让我们发现希望的灯塔就在眼前。
□答题情况
宁波全大市60479名考生参加这次考试,平均分84.48分,难度系数0.704,最高分119分,最低分1分,及格率(72分以上)84.72%,优秀率(102分以上)5.38%。
宁波城区参加考试8953人,平均分87.69,难度系数0.731。
宁波市教育考试中心网上阅卷统计数据
大题 小题 测试要点 赋分 平均得分 难度系数 备注
一 书写 4 3.77 0.943 ↑
二 1 字音字形 2 1.69 0.8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