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23道题,约6460个字。
2009年漯河三中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试卷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10页,四个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请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一、积累及运用(共28分)
1.下列词语中的多音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女红/红妆素裹起哄/哄笑旋风/旋转
B.供给/给予参差/差别星宿/住一宿
C.归省/反省匀称/称心如意忍俊不禁/禁不住
D.滑稽/稽首狼藉/慰藉提防/提高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汗流夹背同仇敌忾耳濡目染人才济济
B.鳞次栉比拈轻怕重脍炙人口病入膏盲
C.锲而不舍随声附和嘎然而止再接再励
D.贻笑大方惟妙惟肖舐犊情深刚愎自用
3.古诗文默写。(共8分)
(1)苔痕上阶绿,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
(2)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表明形势一片大好,政通人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论语》告诉我们与人相处的原则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运用修辞,能使诗句灵动、表意隽永。“不知细叶谁裁出,______________ _。”巧用比喻,描绘了春天特有的自然风光;“_______________ ,愁云惨淡万里凝。”运用夸张,表达了大漠奇寒的景象;“_______________ ,载不动许多愁。”运用拟人,愁之多之重跃然纸上。
4.名著阅读。(4分)
班级开张阅读名著读书活动。《西游记》、《水浒传》、《简爱》《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宾孙漂流记》、《童年》这些名著同学们都喜欢。
请从以上名著中任选一部。回答问题。
我最喜欢__________(国或朝代)、______________(作者)所著的《______________》中的_______________(人物),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一个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
5.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共8分)
(1)材料一
清明节临近,越来越多的上海市民去墓地祭扫先人。与往年不同的是,鲜花、黄丝带、亲情卡已经逐步替代了往年的锡箔、纸钱、香烛、供品和鞭炮,成了祭扫的“新三宝”。
记者在滨海古园看到,放置在门口的“心灵述说?时空邮局”吸引了不少扫墓者。他们在亲情卡片上写上对亲人的思念,然后投入邮箱,由“邮递员”负责传递。“时空邮局”开启首日,就收集到1200多张亲情卡片。
“清明节,我们向所有客户赠送表达思念的黄丝带。”上海福寿园有关负责人说,“公墓里供品太多,不但不环保,而且浪费严重,我们鼓励大家在祭扫时‘轻装上阵’。”挂在园中的千万条黄丝带,已经成为上海清明期间的特有风景。此外,在很多公墓、陵园,几乎每一个墓前都摆放了鲜花。
从材料一中提炼出一条主要信息。(3分)
(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3分)
民俗文化已成为中华文明的一部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已蕴含了许多文化内涵。请你以一个传统节日为内容。你选的节日是。
①、写出连续两句有关该节日的古诗句(要求书写工整、整洁、美观)
②、写出有关这个节日的相关故事
③、写出有关这个节日的习俗文化
(3).下面这段文字中两处画线句有语病,请逐一进行修改。(2分。)
①奥运健儿昨日凯旋归来,市政府举行了被别开生面的迎接晚会,②歌舞演员的美轮美奂的表演,赢得了阵阵喝彩。人们对奥运健儿的拼搏精神给予高度评价和肯定。
修改一:
修改二:
6.观察下面漫图,根据其主要内容,写出寓意。要求主题明确,语句通顺,不少于60字。(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