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0小题,试卷内容约9620字。
  西南师大附中高2009级第七次月考
  语 文 试 题
  2009年4月
  第Ⅰ卷(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颀长(qí)  熨帖(yùn) 羞赧(nǎn) 噤若寒蝉(jìn)
  B.觊觎(jì)   浸渍(zì) 狩猎(shòu) 浑水摸鱼(hún)
  C.整饬(chì)   优劣(liè) 忖度(chǔn) 蜚声文坛(fēi)
  D.剽窃(piáo)   飙升(biāo)  尽管(jǐn) 书声琅琅(láng)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蜇居   通牒   神采奕奕   厉行节约   振聋发聩    
  B.九州   简练   装饰装潢   精兵减政   闻名遐迩
  C.装订   凋敝   矫揉造作   少安毋躁   感恩戴德
  D.斑驳   磨砺   照本宣课   严惩不贷   信口雌黄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调查表明,解决了在全球化语境中自身文化定位问题的中国国产电影犹如明日黄花,依然魅力不减,充满着旺盛的生命力。
  B.在打击恐怖势力问题上,印度政府或许有些投鼠忌器,但是,发生在孟买的惨案,应当让印度政府清醒地意识到,在打击恐怖分子方面绝对不能手软。
  C.大自然的巧夺天工,造就了如诗如画的美景,置身在这里可以观赏到峥嵘的群峰、莽莽森林、高峡平湖和瀑布的壮美。
  D.这次征文的来稿多是不刊之论,很难公开发表。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剧情粗糙,台词可笑,并没有影响《赤壁》获得超高的票房收入,这多半要归功于三国故事的深入人心和古典文学名著在观众心中的分量。
  B.目前城市干道交通拥堵的状况日益严重,有关部门准备采取车辆分流,限制货车在    上下班高峰时段进入市区,以缓解矛盾。
  C.我国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SwDc系列数字航空摄影仪,是空间信息获取与更新的重要技术手段,整体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D.市政府决定拿出20亿元扶持各专业的创新人才在高新区创业,而对创新型人才的    评判权,将不掌握在政府手中,完全由企业自主决定。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南宋时,金国的作者就嫌宋诗“衰于前古……遂鄙薄而不道”,连他们里面都有人觉得“不已甚乎”。从此以后,宋诗也颇尝过世态炎凉或者市价涨落的滋味。在明代,苏平认为宋人的近体诗只有一首可取,而那一首还有毛病,李攀龙甚至在一部从商周直到本朝诗歌的选本里,把明诗直接唐诗,宋诗半个字也插不进。在晚清,“同光体”提倡宋诗,尤其推尊江西派,宋代诗人就此身价十倍,黄庭坚的诗集卖过十两银子一部的辣价钱。这些旧事不必多提,不过它们包含一个教训,使我们明白:批评该有分寸,不要失掉了适当的比例感。假如宋诗不好,就不用选它,但是选了宋诗并不等于有义务或者权利来把它说成顶好、顶顶好、无双第一,模仿旧社会里商店登广告的方法,害得文学批评里数得清的几个赞美字眼加班兼职、力竭声嘶的赶任务。整个说来,宋诗的成就在元诗、明诗之上,也超越了清诗。我们可以夸奖这个成就,但是无须夸张、夸大它。
  据说古希腊的亚历山大大帝在东宫的时候,每听到他父王在外国打胜仗的消意,就要发愁,生怕全世界都给他老子征服了,自己这样一位英雄将来没有用武之地。紧跟着伟大的诗歌创作时代而起来的诗人准有类似的感想。当然,诗歌的世界是无边无际的,不过,前人占领的疆域愈广,继承者要开拓版图,就得配备更大的人力物力,出征得更加辽远,否则他至多是个守成之主,不能算光大前业之君。所以,前代诗歌的造诣不但是传给后人的产业,而且在某种意义上也可说是向后人挑衅,挑他们来比赛,试试他们能不能后来居上,打破记录,或者异曲同工,别开生面。假如后人没出息,接受不了这种挑衅,那么这笔遗产很容易贻祸子孙,养成了贪吃懒做的膏粱纨绔。有唐诗作榜样是宋人的大幸,也是宋人的大不幸。看了这个好榜样,宋代诗人就学了乖,会在技巧和语言方面精益求精;同时,有了这个好榜样,他们也偷起懒来,放纵了摹仿和依赖的惰性。瞧不起宋诗的明人说它学唐诗而不像唐诗,这句话并不错,只是他们不懂这一点不像之处恰恰就是宋诗的创造性和价值所在。明人学唐诗是学得来维肖而不维妙,像唐诗而又不是唐诗,缺乏个性,没有新意,因此博得“瞎盛唐诗”“赝古”“优孟衣冠”等等绰号。宋人能够把唐人修筑的道路延长了,疏凿的河流加深了,可是不曾冒险开荒,没有去发现新天地。用宋代文学批评的术语来说,凭借了唐诗,宋代作者在诗歌的“小结里”方面有了很多发明和成功的尝试,譬如某一个意思写得比唐人透彻,某一个字眼或句法从唐人那里来而比他们工稳,然而在“大判断”或者艺术的整个方向上没有什么特著的转变,风格和意境虽不寄生在杜甫、韩愈、白居易或贾岛、姚合等人的身上,总多多少少落在他们的势力圈里。这一点从下面的评述和注释里就看得出来。鄙薄宋诗的明代作者对这一点推陈出新都皱眉摇头,恰像做算学,他们不但不许另排公式,而且对前人除不尽的数目,也不肯在小数点后多除几位。
  ——(节选钱钟书《宋诗选注•序》)
  5. 下列各项中不符合作者对宋诗看法的一项是(    )
  A.宋诗有写得不好的,可以不选。
  B.所选的宋诗中,没有可评价为最优秀的作品。
  C.整体说来,宋诗的成就比元诗、明诗、清诗都高。
  D.应该客观地实事求是地评价宋诗的成就。
  6. 作者举亚历山大大帝的例子主要想说明的见解是(    )
  A.紧跟着伟大诗歌创作时代唐朝而起来的宋代诗人担心自己没有用武之地。
  B.诗歌的世界是无边无际的,继承者应勇于开拓,而不能只是守成而无大作为。
  C.前代的诗歌造诣传给后人,也要求后人后来居上或别开生面。
  D.唐诗给宋代诗人做出榜样,宋代诗人只有勇于开拓,才能有超过唐诗的成就。
  7. 对宋诗与唐诗的联系,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代诗人学习唐诗在技巧和语言方面虽精益求精,但并没有取得什么成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