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280字。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教学案例
[引言]
2008年4月30日,在宁波市教育局教研室组织的“聚焦选修课”活动中,我讲授了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根据赏析指导,本单元以朗读为主要教学内容,要让学生通过“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的方法,来体会诗歌的感情,品味诗歌之美。因此,朗读是本次教学的重中之重。
[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分为三个梯度。
梯度一:赏析示例《将进酒》。
先“因声求气”。以《将进酒》首二句为例,寻找学生朗读古诗词时平淡板滞,听起来缺乏感情的原因,讲解如何根据每拍末字平仄情况,将节拍和诗句间的停顿或延长处理得有长有短,富于变化。之后,教师范读,学生尝试朗读。
再“吟咏诗韵”。让学生边读诗歌边借助课本中的赏析,体会诗歌的感情基调及诗人的感情变化,并分析产生这些情感的缘由。
再进行朗读指导:
1、有感情齐读全诗后。请一位朗读较好的学生评价并范读。给配乐。
2、抓住该生注意朗读重音这一点,进行重音处理的指导:通常诗句中表达感情的关键词语作重读处理。看看全诗各句中哪些关键词语可以作重读处理。
3、再次有感情地齐读诗歌,注意刚才找出的关键词的重音处理。给配乐。
梯度二:自主赏析《阁夜》。
1、提点《将进酒》的赏读方法和步骤:
因声求气:(1)划分诗句节拍;(2)处理延长停顿:
吟咏诗韵:(3)确定基调;(4)细解感情;(5)处理重音。
2、请一名同学以“因声求气”的方法朗读全诗,师生共同评价节拍和节拍间延长停顿的处理情况。
3、吟咏诗韵,进入第(3)到第(5)个步骤:
A、用恰当的词概括此诗的情感基调。
B、自读诗歌,从每句诗中找出最能表达作者情感的一个词语,说出选择理由。
C、小结诗歌表达的感情。
4、请在老师准备的两段音乐中选择合适的一段作为朗读配乐。
5、带着这样的感情齐读全诗,可将刚才找出的词语读作重音。给配乐。
6、以尾联为例指导“轻读重音”:“漫寂寥”轻读,更能表现诗人挥之不去萦绕心头不绝的那份无奈、寂寥。教师范读此句。(听到处理效果,学生发出了赞同的感叹声)
7、学生尝试朗读。
梯度三:合作赏读推荐作品。
1、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合作赏读。
教师指出赏读结束后,要展示成果如下:
A、朗读作品,独诵、对诵、齐诵均可,以能突出表现诗歌思想感情为设计依据。
B、任选以下问题中的一个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