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7700字。
2009高考语文专题复习作文教案:发展等级之深刻
Xiaofei111
【考点解读】
发展等级中的深刻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①透过现象深入本质;②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③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如何理解这三点要求?在写作中如何才能做到使文章深刻呢?
①透过现象深入本质。这就是说记叙文记的是一个人、一件事、一个景物,但不能局限于一个人、一件事、一个景物,而要由点到面、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揭示或印证某一规律,给人以启示。做到以小见大,见微知著。
②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文章不但要让读者知其然,还要让读者知其所以然,认识事物的根源,才称得上深刻透彻。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就要刨根问底,深究一步。
③观点具有启发作用。观点具有启发作用是要求考生在写议论文时,观点不落窠臼,富有新意,让人读后眼睛一亮,精神一振,受到启发,触发深思,文章胜人一筹。
高考作文要考查学生对生活中常发生的一些事件和社会现象的看法、观点,自然涉及到考生的辩证思维,考生只有运用独特的、正确的思维来思考,才能得出新颖别致的观点来。考生对生活有个性的独特的感悟和思考,对生活有真情实感,写出的作文才有个性,才是个性化的作文。所以,备考时,要重视辩证原理的学习,要学会用辩证思维的方法思考问题,并把这些用于作文实践中去。
【备考策略】
高屋建瓴——高考作文立意点滴谈
高考作文评价,多年来实行“等级评分标准”。其中,“基础等级”明确提出“中心突出”的要求;“发展等级”则在深刻上有“观点具有启发性”的相关表述。中心突出以及观点深刻具启发性,关键在于立意,本质是确定文章的灵魂,而这直接决定着文章的成败。
文章立意当如高屋建瓴,瓶不建,其流则断;意不立,其文难继。但是,在写作中,特别是高考作文的写作过程中,很多考生似乎忘记了这至关重要的一大步骤,行文之初,中心意思尚不明确,就急忙忙地大行叙事、议论之道。结果文如水流散漫,不知所之。关于立意,明人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有这样的说法:“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兵卫既行,将帅早得。王夫之说出了立意对文章的居高统帅性。
文章要凸显中心,让主将号令三军,就必须做好立意的工作。好的立意无疑应从“正确”“集中”“深刻”“新颖”上来加以认识。
正确,是符合题旨。所确立的观点应在作文设题的允许范围内,不偏题,不跑题。而把握事物的本质,是符合题意的关键。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立意走开了,怎样美丽的语言,都无从附丽。
郑板桥爱竹,一生吟竹诗不少。如:“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淮县署中画竹》)“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咬定青山不放松,立身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劫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竹石》)等。
《淮县署中画竹》诗意,是为官一方,当关心民苦;《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诗意,是轻掷乌纱,能清节自守;《竹石》诗意,是扎根青山,要坚韧不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