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0140字。
实用文本专练——2009年麻章一中二复习资料
一、广东省四校联考2009届高三水平测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博客使用状况调查报告 朱珊
2007年1月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目前中国网民中18岁~24岁的人群所占比例最大,约为35.2%;其中在校大学生比例约为51.8%。此外,《2006中国博客调查报告》显示,年龄在21岁~25岁的博客作者约占26.5%,其中在校大学生比例约为68.2%;博客读者约为20.1%,其中在校大学生人群比例约占38.3%。可见,在校大学生可以代表主要的网民群体和主要的博客作者、读者。
一、调查:大学生博客使用状况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了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天津理工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和天津体育学院六所高校,发出调查问卷600份,回收的有效问卷共586份,样本回收率97.7%。
在回收的有效样本中,博客作者291人,约占49.7%,没有写过博客的博客读者232人,约占39.6%,47人既没写过也没浏览过博客,但有尝试的意愿,约占8.0%,此外的16人对博客既全无了解也无了解的意愿,仅占2.7%。也就是说,近90%的调查对象为博客作者或读者。
在博客作者中20岁以下的共60人,约占20.6%,21岁~25岁的共214人,约占73.5%,26岁以上的仅占约5.9%。在博客读者中20岁以下的共48人,约占20.7%,21岁~25岁的共161人,约占69.4%,26岁以上的仅占约9.9%。这与《2006中国博客调查报告》的数据吻合,验证了本次问卷的有效性。
样本的专业构成大致如下:博客作者中,文史哲类占27.1%,理工农医类占56.0%,艺术体育类占16.9%。博客读者中,文史哲类占20.3%,理工农医类占69.8%,艺术体育类占9.9%。
二、分析:大学生博客的主要特征
1.丰富互动的网络社区
问卷统计显示,除了贴文章、日志、图片和音乐外,添加链接、引用、标签等也是博客作者很常用的博客功能。有了这些链接,读者可以顺着这些“信息地图”的线索进入网络社区,进行作者和读者的对话,分享彼此的生活。
2.信息增值的知识管理新手段
博客作者的工作之一就是对信息和知识进行“再加工”。这个过程不仅要求作者熟知获取网络有用资源的渠道,还要有去伪存真,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
问卷统计表明,博客作者中,本科学历219人,占75.3%,硕士学历67人,占23.0%;而博客读者中,本科学历159人,占68.5%,硕士学历66人,占28.4%。可见,无论博客作者还是读者的受教育程度远高于一般网民的平均水平,这使他们在对知识加工整理方面更具优势,从而使博客传播具有了一种全新的知识管理手段。
3.读者、作者、把关人角色转换
博客的出现颠覆了传统媒体中把关人、作者和读者之间的关系,实现了三者的统一。博客作者只是网络日志的初始作者和暂时作者,博客读者随时可以寻找介入这一知识传播、共享过程的机会,将信息或知识进行聚合、梳理,从而转换身份成为暂时的作者。
博客正是以这种通过交流实现分享的精神及互动性强的特点吸引了思维活跃的大学生人群。
三、思考:大学生博客的正确引导
1.防止网络资源浪费
博客作者中,通常申请开通的博客数量为1~2个,一般不超过5个,但最多者达6个甚至10个,而他们经常更新的博客数量最多者也不超过3个。
可见,不少博客是处于闲置状态或已被放弃,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