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1题,约8880字。  语文高一(下)期中测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39分)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
  A.国粹(cuì)   玄虚(xuán)  悭吝qiān     莞尔而笑(wǎn)
  B.蹩脚(bié)   孱头(càn)   自诩(xǔ)    苍劲有力(jìng)
  C.脑髓(suǐ)   给予 (jí)     慰藉 jí       残羹冷炙(zhì)
  D.冠冕(guān)  朱拓(tà)    炮烙(páo)     针砭时弊(biān)
  答案:选C。(慰藉,jiè)
  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有错误的一组是:(      )
  A. 陷阱     自行其是    无动于衷     察言观色   
  B. 诡密     百无聊赖    直截了当     忧柔寡断  
  C. 坐落     恼羞成怒    贻笑大方     按兵不动  
  D. 蹙缩     礼尚往来    迫不及待     过犹不及
  答案:选B。(诡密——诡秘;忧柔寡断——优柔寡断。另,C中“恼羞成怒”也可写为“老羞成怒”)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四婶,(     )后来雇用的女工,大抵(     )懒(     )馋,(     )馋而且懒,左右不如意,(     )也还提起祥林嫂。
  A.只有   因为  或  或  而且  反倒      B.唯独  由于  非  即  或者  因此
  C.只有   因为  非  即  或者  所以      D.只有  因为  或  或  甚至  反倒
  答案:选C。(这是一个复句。第一个层次是“只有四婶提起祥林嫂,第二个层次是说明“因为……”“所以”提起。)
  4.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青少年身心健康仍是我国教育重点关注的问题,特别是学生的心态问题,已成为许多老师首当其冲研究的课题。
  B.对于孩子的毛病,他总是不以为然,觉得这些毛病无关紧要,不必大惊小怪。
  C.他明明知道自己完成任务的时间不够了,还主动请缨,主审另一要案,这种做法难道
  不是火中取栗吗?
  D.2005年的海啸使印度洋沿海各国伤亡人数超过14万,为此联合国有关部门提醒人们,地震后务必注意海啸的发生,曲突徙薪,尽量避免灾难的再次发生。
  答案:选D。(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不合语境。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句中无关紧要指的是程度,不是肯定与否定的问题。火中取栗:比喻受人利用,冒险出力却一无所得,语境与情感色彩都不符合。曲突徙薪:比喻事先采取措施,才能防止灾祸。)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沈从文的小说以真挚的情感,优美的语言,诗意的情绪,为我们营造出一派沈从文式的理想世界。
  B.网名为“第四维”的小作家郭敬明,他说自己喜欢看电影和用四十五度角仰望长满云朵的天空;也认为自己的性格有“一半明媚一半忧伤”。
  C.六年间,我国航天技术完成了从单舱到三舱,从无人到有人,从“一人一天”到“两人五天”的进步。
  D.艾滋病有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等三大传播途径,我们需要采取紧急行动制止它的传播,否则不采取紧急行动,将会迅速蔓延,给人类健康带来巨大的威胁。
  答案:选A。(B项属于杂糅,应该是“性格有……样的特点”或“性格是一半明媚一半忧伤”。C项“完成”与“进步”不搭配,“完成”宜改为“实现”。D属于重复,“否则”是“如果不这样,就……”的意思,表示对上文的否定,应紧跟着说出否定的结果,因此应删掉“不采取紧急行动”。)
  6.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祝福》和《狂人日记》分别选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和《彷徨》。这两部小说深刻地揭露了封建思想、封建礼教对人们的迫害和“吃人”本质。
  B.陶潜是我国东晋大诗人,他开了我国古代诗坛的田园诗风,朴实自然,情感真挚,散文佳作有《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和《五柳先生传》等。
  C.契诃夫是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的大师,他与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欧•亨利合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有“短篇小说之王”之称。
  D.贾谊是西汉初期政治家、文学家,年少有才,深得汉文帝赏识,遭嫉被贬为长沙王太傅,世称贾长沙,贾太傅。代表作有《过秦论》《论积贮疏》和《吊屈原赋》等。
  答案:选A。《祝福》选自小说集《彷徨》,《狂人日记》选自小说集《呐喊》。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7—9题。
  既“拿来”又“送去”
  正在进行的“上海国际友好城市电视节”让我们“拿来”了十五个国家的十八个城市的电视节目。人家的艺术,我们可以观摩、思索、借鉴,既开扩了观众眼界,又有利于提高我们的电视艺术,可谓采他山之石,琢本山之玉。
  这是“拿来”。此外,还有“送去”。据了解,明年本市将在汉堡举办“上海电影周”,在澳大利亚举办“上海儿童电影周”,上海杂技团,舞剧《大禹》将赴欧、美、加、日等国演出,等等,真是进进出出、热闹非凡。
  “拿来”和“送去”,这便构成了中外文化交流。这种交流会使我们文化更充实、更成熟。切勿一提“开放”,就担心人家那儿的“苍蝇”和“蚊子”,只要注意借鉴,我们就可以大胆地“拿来”,也可大胆地“送去”。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