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1题,约9200字。语言运用与古诗文期中检测
  第Ⅰ卷(36分)
  一、(共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
  A.蠕动 懦弱 孺子可教 鸿学大儒
  B.拮据 发髻 桀骜不驯 捷足先登
  C.商榷 宫阙 欢欣雀跃 声明鹊起
  D.舷窗 玄机 垂涎欲滴 天悬地隔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欠收       渊远流长    拇指      振聋发聩
  B.嬉闹       跃跃欲试    影牒      祛病强身
  C.缉私       秀外慧中       纪实      旁征博引
  D.翔实       以儆效尤    座落      貌和神离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
  A.曲歌更是个平实的人,虽然在工作中她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可以说在江西是个家喻户晓的名人了。
  B.环境部长主张对大规模的排放量要加强限制,但经济部长却以会导致大规模失业、影响社会稳定为由,与其分庭抗礼、针锋相对。
  C.关于李咏要离开“幸运52”栏目组的消息总不会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无风不起浪,无根不长草”嘛。
  D.巴以局势日益紧张,鲍威尔紧急飞赴中东斡旋,敦促双方执行中东路线图计划,布莱尔也不断为其敲边鼓。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如“阿Q”一类的“字母词”已遍布汉字文化圈内,不但进入教科书,而且活跃在各类媒体上。
  B.一些宾馆、饭店还成为某些部分非正常开支的重要渠道,给少数腐败分子孕育了堕落的温床。
  C.艺术欣赏中的审美体验往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一经点破,那含蓄蕴藉的美感常常会遭到破坏的危险。
  D.从根本上说,科技的发展,经济的振兴,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都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大量合格人才的培养。
  5.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祠为粉墙灰瓦,回廊构加。       由此想到,柳宗元离去确已很远,连通向他的祭祀甬道,也已截截枯朽。
  ①东厢是碑廊,中庭植松柏。②中庭植松柏,东厢是碑廊。
  ③后人的凭吊纪念文字,都刻在石碑上面,④所立石碑,皆刻后人凭吊纪念文字,
  ⑤若寻康熙以后碑文,倒还十分清晰。⑥但康熙前的碑文,都已漫漶不可辩识。
  A.②③⑤       B.①④⑤       C.②④⑥      D.①③⑥
  6.对划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宋代的苏舜钦住在他丈人家中,每晚要饮一斗酒。他丈人很奇怪,就去窥探他。只听他在朗读《汉书•张子房传》。读到张良狙击秦始皇,误中副车,拍案叫道:“惜乎击之不中!”就满饮一大杯。他丈人笑道:“有如此下酒物,一斗诚不为多也!”这就是有名的“汉书下酒”的典故,其乐趣在“书”而不在“酒”也。
  A.好书一部不为多,只要有乐趣,越多越好。
  B.精湛的书籍能给人带来无穷的乐趣。
  C.好文章能引起人们的乐趣,读得越多乐趣越大。
  D.能引起人们乐趣的好文章越多越好。
  二、(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意象与诗歌鉴赏
  ①意象一词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古人以为意是内在的抽象的心意,象是外在的具体的物象;意源于内心并借助于象来表达,象其实是意的寄托物。诗歌创作过程是一个观察、感受、酝酿、表达的过程,是对生活的再现过程。作者对外界的事物心有所感,将之寄托给一个选定的具象,使之融入作者自己的某种感情色彩,也使读者在阅读诗歌时能据此在内心进行二次创作,在还原诗人所见所感的基础上渗透出自己的感情色彩。
  ②营构意象的方法大体可分为三类:赋、比、兴。
  ③赋,即平时所说的直写其事,某一物象在作者看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