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1题,约13160字。2008-2009学年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所在学校、班级、考试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
  2.所有试题的答案均须填写在答题卷上,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共120分)
  第I卷(共3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 (3分)
  A.稽首∕无稽之谈   妊娠∕寥落星辰   粗糙∕名噪一时    浅薄∕日薄西山
  B.妖娆∕不屈不挠   腈纶∕羽扇纶巾  旋涡∕头晕目眩    疱疹∕逾庖而宴
  C.载货∕载歌载舞   模式∕装模作样   谂知∕审时度势    呼吁∕长吁短叹
  D.镌刻∕扶老携幼   懊丧∕奥妙无穷   假期∕狐假虎威    墙垣∕亘古未见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3分)
  A.安然无恙  陶治  力能扛鼎  毁家纾难    B.哀声叹气  俨然 六神不安 绰约
  C  战战兢兢  自出机杼  或棹孤舟 萦纡     D.诚皇诚恐  尴尬 茕茕孑立  梵文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3分)
  A.许多人或许没见过这两位在语言艺术上颇有造诣的电影配音演员,但一提起他们配音或朗诵的精彩片断,不少人至今耳熟能详。
  B.目前美国还准备往伊拉克增兵,但小布什认为:向巴格达增兵不会旗开得胜,不会在“几周内见效”,至少要等“ 数月时间”。
  C.次声波还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可以穿透建筑物、掩蔽所、坦克、船只等障碍物。7 Hz的次声波可以穿透十几米厚的钢筋混凝土,真是无所不至。
  D.电力企业的安全规章制度可谓细致周全,但是,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熟视无睹,肯定是酿成安全生产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分)
  A.事实告诉我们,生态危机和环境灾难是没有国界的,是不受时空局限的。在生态问题上,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
  B. 在众人惊异的目光中,她毅然决然地在下岗协议书上签了字。许多同事、工友都纷纷议论她的“壮举”,一时间成了厂里的新闻人物。
  C.消费者一旦被认定受到经营者的精神损害,经营者将支付至少五万元以上的精神赔偿费。
  D.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雅致而壮观,弥漫着浓郁的东方文化,受到全世界瞩目,对这次成功的举办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9分)
  在明王朝统治中国的276年间,白银经历了一个不同寻常的货币化过程。明初,明朝禁用金银交易,到了明后期,白银则已经通行于全社会。迄今为止,对于这一货币化过程,中外学术界无不以《明史》正统初年明英宗“弛用银之禁”、“朝野率皆用银”的诏令为根据,以为是朝廷推行的结果。实际上,明代白银的货币化是自民间开始,到明英宗以后才逐渐为官方认可、自上而下地展开。随着白银成为合法货币,白银迅速渗透到了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使得市场前所未有地活跃起来。到了嘉靖年间,整个中国对白银产生了巨大的需求,标志着这一货币化过程基本完成。
  此时,一方面明朝国家财政白银入不敷出,另一方面从皇族到平民都有对于白银的大量需求。在国内白银开采和供应远远不能满足要求的情况下,人们开始将寻求的目光投向海外。中国外来白银最早的源头是日本,虽然日本出产的金银在16世纪中叶以前就有向外出口的记载,但那时日本向中国输出的主要是刀剑、扇子、屏风、硫磺等。情况的转变是自16世纪40年代开始的。当时,来自中国福建、广东、浙江的船只不断到达日本九州。它们的目的不再以物易物,而是以物易银。有需求就有开发和供给。也正是这一时期,日本银矿的开发得到了迅速发展,16世纪后半叶日本的输出品中,白银独占重要地位,而对中国丝与丝织品的巨大需求,则构成了银产量激增的日本方面的原因。在美洲方面,当西方走向世界寻求财富时,最早寻找的是黄金,但也是从16世纪40年代开始,西班牙在美洲转而开采白银且产量激增。当时达到菲律宾的西班牙人几乎立刻了解到中国商品对于他们的意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