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星资源网
学科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政治
综合
会员
注册
登录
会员中心
如何汇款
在线充值
搜索
文章
备课
专题
精品
留言
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语文必修二考试要点解读
分类:
语文
/
高中素材
/
高一文字素材
版本:
人教版
类型:
doc
大小:
66 KB
评级:
时间:
2009/4/21 7:05:31
下载:
本月:1 总计:41
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点此下载
约10430字。
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要点解读
语文必修二
《2009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大纲》专家组编写
主编:陈建平 (长沙雅礼中学高级教师)
蒋大光 (岳阳教科院高级教师)
必修二
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
第三单元………………………………………………………………………………………………………
第四单元………………………………………………………………………………………………………
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和名著导读……………………………………………………………………………
典题解析………………………………………………………………………………………………………
梯度练习………………………………………………………………………………………………………
语文综合检测卷一……………………………………………………………………………………………
必修二
第一单元
一、学习目标
1、感受文章意境,体会作者对自然、人生的丰富感受和深刻思考。
2、体会作品所描述的美景,品味文中精彩于语句,领略精巧独特的艺术构思。
3、背诵名篇名段,积累语言材料。
二、要点解读
1、《荷塘月色》写景状物精彩,意境优美。将描写荷塘与描写月色巧妙地结合起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从不同角度多层次描写荷叶荷花的安谧、恬静,以此衬托月色的朦胧柔和,将难以描摹的月色写得充盈饱满、具体可感。
2、《故都的秋》作者在对北平秋的“色”“味”“意境”和“姿态”的描写中,寄予了眷恋故都自然风物的情愫和对美的执着追求,流露一种沉静、寡淡的心境。语言清新淡远,蕴含着色彩感和韵律美,体现了郁达夫散文的独特个性和美学价值。作者善于捕捉自然界的韵律,并且借用诗歌的声韵和节奏,表现了故都秋的“清”“静”“悲凉”的特点.。
3、《囚绿记》作者从不同角度对绿枝条进行了绘形绘色的描写。有粗线条的勾勒,有精细的刻画,还有对枝条变化过程的描写,这些是课文“出彩”之处。物我互现的手法赋予绿枝条以性灵,使景物变得富有生机与活力。作者借绿枝条非常隐蔽的表现了富有正义感的青年面对国难所表现出的那种愤怒、忧愁以及坚贞不屈的浩然正气。
三、学法指导
1、分析写景
在写景抒情散文中,景物描写能充分的显示出作者对自然景物的感受力和语言才华。品味景物描写是解读这类散文首先要学会的方法。在不同作者笔下,景物呈现出不同的形象、色彩、趣味,所以不仅要认真细致的品味每一篇文章,最好还要比较分析、综合评判不同文章,以获得更为广阔的视野。
2、体会情感
写景状物散文都是抒情的,“一切景语皆情语”,景为情而设,所以要特别注意体会作者的情感,把握作者的情感基调、感情线索、感情的发展变化等。
3、课文朗读
朗读,一是为了体会情感,二是为了品味语言。运用反复诵读的方法品味语言的色彩、音韵、节奏,品味不同作者的不同风格的语言,获得美的熏陶。
4、读写结合
要将写作与散文学习结合起来,既有助于提高散文鉴赏水平,又有助于提高书面表达能力。可以鉴赏散文作品的写作技法,将其借鉴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或者学习课文后趁热打铁,写点片段或小文章;挑出课文中优美的语句进行仿写;仿照名家作品写点赏析文章。
第二单元
一、学习目标
1、感受诗歌形象,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形成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
2、、背诵名篇名句,品味诗歌语言,积累语言素材。
二、要点解读
1、《氓》以一个女子自述的口吻,讲述了一段婚恋悲剧。这首诗运用直觉(独特心境)表现的手法,再现了女主人公催人泪下的悲怆呼声和她哀伤坚贞的感人形象。潜在意识的顺次涌现,感情节奏的自然起伏,衍成了诗歌跌宕回旋的布局。全诗使用鲜明强烈的对比手法:男子婚前婚后态度的变化、女子婚前婚后遭遇与心情的对比,有力的表现了男子凶暴负心的性格和女子善良温厚的品质。
2、《离骚》是一首伟大的抒情诗,它因丰富的内容、浪漫的想象、奇特的夸张、强烈的情感、自成一格的写法,形成了思想和艺术上的双重魅力,让无数的灵魂为之倾倒。它塑造了具有崇高品格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反映了诗人实施美政、振兴祖国的政治理想和爱国感情,表现了诗人修身洁行的高尚节操和嫉恶如仇的斗争精神,并对楚国的腐败政治和黑暗势力做了无情的揭露和斥责。
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的一种诗歌形式。由于楚辞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离骚》,所以后世也有以“骚”来指称楚辞的。《诗经》《楚辞》分别是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后人常常将其并称为“风骚”,它们对我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3、《孔雀东南飞》的民歌风味是最具代表性的。以孔雀失偶起兴,以鸳鸯双飞作结,这种以美禽比拟夫妻的手法,是民歌里常见的。多处铺陈手法的运用极大地丰富了人物的性格与情感,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善用比喻,特别是两次关于“磐石”与“蒲苇”的比喻,十分巧妙,对人物性格的表现,有很大的作用。
4、《短歌行》充分体现了“烈士多悲心”的情怀。诗人生逢乱世,渴望建立功业而未得,这就不能不产生苦闷和感慨。这种苦闷和感慨,正是英雄人物的一种悲心,自有它的积极意义。在艺术上,这首诗也很有特色。首先是抒情和言志的完美结合。其次,语言简约而含蓄,大量运用典故极大地丰富了诗的思想内容,使得诗作更加精炼含蓄。此外,大量反诘句的运用充分地启发读者的联想和思考,使诗味更加蕴藉。
5、《归园田居》(其一)
陶潜的“误”“返”二字简洁地概括了自己的一生。前半生是误入污秽官场,后半生是有幸重返自然。这“误”“返”二字,充分表现了作者对为官生活的厌恶和对自然的真切热爱,也充分应证了“性本爱秋山”的心性。本诗描绘的是常景,茅舍草屋、榆柳桃李、南山原野、犬吠鸡鸣。抒发的是真情,作者的感情执着、浑厚、广阔、专注。阐释的是至理,他耿直、不孤介;他随和、不趋俗,他从不炫耀,也无需掩饰。辞官场不慕清高,本“性”难移。 “方宅十余母,草屋八九间。”枯燥的数字一经他化入诗中,就被赋予无限的生命力。常景、真情、至理,这就是陶潜的艺术情趣,这就是他一生的艺术写照。
三、学法指导
1、朗读背诵
朗读时,要注意不同诗体的节奏,并领会不同节奏产生的不同情味。注意培养古诗文的语感,带动古诗文的欣赏水平的提高。对一些经典名篇或精彩语段要背诵下来,为自己积累语言材料,提高语言能力。
2、积累语言知识
分清《诗经》《楚辞》所特有的语
点此下载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
“yxzyw2002”
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全集5 人教课标版
浙江省杭州四中分校2008-2009学年度高中语文必修二第四专题综合测..
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合集 北京版
福建省福州八中2008-2009学年度高中语文必修二期末考试卷 人教课..
高中语文必修二教师教学用书 人教课标版
江苏省泗洪中学2008-2009学年度高中语文必修二第四模块测试卷 苏..
北京师大附中2008-2009学年度高中语文必修二12月月考试卷 人教课..
湖南省衡阳市八中2008-2009学年度高中语文必修二测试卷 人教版
河南省焦作市2008-2009学年度高中语文必修二水平测试卷 人教课标..
广东省吴川市振文中学2008-2009学年度高中语文必修二模块测试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