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26道题,约5090个字。
恩施市舞阳中学2009年春季八下语文第六单元测试
湖北恩施舞阳中学潘文阶
班别姓名:得分:
第一部分:课内知识积累与运用:【24分】
1、给下面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3分)
为坻俶尔浩浩汤汤山肴廿二日堕事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水尤清liè 往来xī 忽gōng 筹交错山肴野sù
停杯投zhù 玉盘珍xiū 高者挂juàn yǔ 偻提携
3、对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理解有误的一组是()2分
A、水尤清冽(清亮);以其境过清(凄清)
B、鱼可百许头(来);先生不知何许人(处所)
C、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靠近);执策而临之曰(面对)
D、游人去而禽鸟乐也(欢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欢乐)
4、根据各小题要求写句。(4分)
A、《小石潭记》借游鱼写水清澈透明的句子是:
B、《醉翁亭记》中表现全文核心并为后文写景定下基调的句子是:
C、李白《行路难》中运用典故,表现远大抱负的诗句是:
D、《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强烈表现诗人关心民生疾苦的济世情怀的诗句是:
5、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4分)
(1)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3)多歧路,今安在……直挂云帆济沧海。
(4)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6、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与例句中加点词意思一样的一句是()(2分)
例句: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A、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B、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C、夫不能以游堕事。D、属予作文以记之。
7、下面诗句、篇目、作者及朝代搭配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行路难》——李白——唐朝
B、“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唐朝
C、“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己亥杂诗》——龚自珍——明朝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李商隐——唐朝
8、下面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小石潭记》中“凄神寒骨”不仅表现环境的凄清寒冷,也表现作者心境忧伤悲凉。
B、《醉翁亭记》“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不绝者,滁人游也。”描
绘出一幅太平祥和的百姓游乐图,从一个侧面表现了太守政治清明,政绩斐然。
C、“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在全诗中有两个作用:其一实写环境,交代事件发
生的具体时间,并渲染了特定的气氛;其二是烘托出诗人暗淡愁惨的悲凉心境,极力表现诗人的消极悲观情绪。
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是诗人内心的形象写照,以花自喻,表明心志:虽然辞了官,仍然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第二部分:课外联想综合拓展:【12分】
9、“背起行囊走四方”,你会发现我国古诗词中的名胜古迹不少,大部分名胜古迹之地,都可以见到绝妙的
对联。这些古诗词和对联经历了历史的风风雨,已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中永恒的耀眼明珠,昭示着中华文化独有的魅力。现请你完成下面任务:(6分)
(1)从你的积累中写出一处名胜古迹对联:
,
(2)请写出一句(或一首)涉及名胜古迹的诗(或词):
(3)下面两句古诗,也堪称是名联,它所指的是哪一处名胜?
其一、“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其二、“黄鹤偶乘沧海月,白云常带楚江秋”。
10、综合探究性学习:山有竹则山青,水傍竹则水秀。在城市的花园里,在农舍的庭院中,在学校的凉亭旁,常可见竹影摇曳。为了感悟竹文化的魅力,你所在的班正准备办一期《竹韵》小报,请你整理下面材料,完成后面的任务。
【材料一】竹,常绿多年生植物。茎圆柱形,中空,有节,挺拔向上,质地坚硬。叶青翠,美观,凌霜不凋。
【材料二】宋代文学家苏轼曾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此名言流传甚广。
【材料三】清代画家郑板桥喜画竹(如右图),并且常在华画上题咏竹诗。例如“未出土时先有节,纵凌云处也无心。”“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材料四】清代小说家曹雪芹在《红楼梦》里描写林黛玉住处潇湘馆:“有千百竿翠竹遮映”,“凤尾森森,龙吟细细”。
【材料五】中国人视竹为吉祥之物。竹与兰、梅、菊被誉为“四君子”;竹与梅、松被誉为“岁寒三友”。常见吉利画有《岁寒三友》、《竹梅双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