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510个字。
  《未选择的路》说课稿  
  说课人:骆红军  
  一、说教材  
  《未选择的路》是一首哲理抒情诗,它表面平易实则蕴含深邃的哲理,看似倾诉个人经历实则是表达人们共同的感受。在这首诗中,弗罗斯特抓住林中岔道这一具体的形象,引发人们丰富生动的联想,烘托出人生岔路这样具有哲理寓意的象征,进而阐发了如何抉择人生道路这一主题。  
  诗人以含蓄清新、别具匠心的艺术风格再现出了优美的自然风光,并且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反映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波澜。  
  此诗描绘的是一个面临选择的人和他进行选择时的心态,并没有指出选择的具体内容,而是着眼于选择本身。因此,每一个读者都能在这首诗中发现自己的生活体验,所以说,这首诗的内涵具有极大的开放性。  
  二、说学情  
  七年级的学生还是比较喜欢读诗的,尤其是现代诗,因为它篇幅短小、形式活泼,同时还讲究音律,读起来琅琅上口,易于记诵。  
  但是,他们对诗歌的理解通常还处于感性阶段。既没有掌握诗歌朗读、欣赏的一般技巧和方法,也不具备鉴赏情感含蓄、内容深奥的诗歌,尤其是意象丰富的哲理诗的能力。当然,更谈不上调动自身的生活体验来把握诗歌的内涵了。而《未选择的路》就是一首哲理抒情诗,它表面平易实则蕴含深邃的哲理。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诗歌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上的指导。  
  三、说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  
  1、指导学生掌握朗读、欣赏诗歌的技巧与方法。  
  2、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合作探究的意识,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这两个目标是以我们新课程所倡导的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为理论依据的。  
  四、说教学流程  
  整个教学过程分为六个步骤:  
  (一)导入用关于“路”的名言警句直接导入,开门见山、开宗明义。
  (二)指导朗读、师生评价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主要引导学生分析、小结诗歌朗读的方法,并用此方法进行朗读评价。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