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025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学习目标:
1、本文的论证方法。
2、创造性思维在实际生活中的重大意义。
3、学习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4、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5、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语言。
重点难点:
1、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2、怎样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莎士比亚说:“思想是自由的精灵。”,法朗士说:“最难得的勇气,是思想的勇气。”,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奇思妙想,说出下列题目的答案,多说几种。
1、1+1=?2、4+9=?3、5+7=?4、6+18=?
附答案:
1(里)+1(里)=1(公里)
4(点)+9(点)=1点(13点即下午1点)
5(月)+7(月)=1(年)
6(小时)+18(小时)=1(天)
二、检查预习:
恭喜(gōng)根深蒂固(dì)依赖(lài)孜孜不倦(zī)汲取(jí)持之以恒(héng)锲而不舍(qiè)渊博(yuān bó)
根深蒂固:比喻基础稳固,不容易动摇。
孜孜不倦(zī):勤勉的样子。
持之以恒:有恒心地坚持下去。
锲而不舍(qiè):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容易做。
一事无成:连一样事情也没做成;什么事情都做不成。
三、整体感知:
1、按议论文的三段式结构本文的结构如何划分?
提出问题:(1~2段)从四个图形,提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论题。
分析问题:(3~12段)
第一层(3段):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第二层(4~5段):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吸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第三层(6~8段):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并举例说明。
第四层(9~12段):拥有创造力的主要根据。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并学会运用。
2、了解丁肇中,理解“格物致知”的含义及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对于
3、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
4、理清行文思路。
5、学习本文运用的论证方法,练习写议论文。
教学重点:
1、领悟格物致知精神的内涵及其在科学上的重要作用。
2、学习“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探究本文论述内容的现实意义。
教学方法:1、分析归纳法。2、讨论探究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报道:某某大学生学习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百分,但是毕业后在谋求工作中四处碰壁,或在面试中难以过关,或在实际工作中举步维艰。问题出在哪里呢?丁肇中教授的文章会给我们启示。
二、板书课题
丁肇中,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国科技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专家,他的研究方向是高能实验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