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7小题,约9150字。
  普陀区2008-2009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二次质量调研(语文试卷)
  2009.4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阅读部分80分,写作部分7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学生答题一律使用0.5毫米黑色水笔,答案全部做在答题纸上。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阅读部分(8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题(15分)
  如今看来,威尼斯恐怕要成为一座不折不扣的“水城”了。(1)
  暴雨导致的洪水,造成威尼斯全城水位上涨。2008年12月1日,威尼斯当局发出警报称,海水可能要比正常水位上升1.6米,此次水位上涨为1986年来最高的一次。狂风使大量的海水漫入威尼斯,全城最高水位涨到1.56米,超过1.1米的洪水警戒线。威尼斯陷入瘫痪了:几乎所有街道都被水淹没;著名的圣马可广场上,水深达到了80厘米。不过深谙情趣的威尼斯人,仍然泡在水中吃着早餐,坐着泡在水里的椅子晒太阳。(2)
  中国地质环境检测院工程师何庆成去过威尼斯。水城的诗情画意让他挥之不去:这座总面积不到7.8平方公里的城市,由118个小岛组成,177条运河如同蜘蛛网一般密布于城市之中。大约350座桥将小岛和运河连在一起。坐在威尼斯特有的尖舟“贡多拉”上,让他觉得自己如同“一个赶去参加舞会的贵族”。可是,这个城市却面临着消失不见的命运。(3)
  威尼斯最严重的洪水发生在1966年11月4日。当时,整个意大利许多地方都发生了水灾,而威尼斯城的积水深达1.94米,城中5000居民无家可归。每年的洪水入侵,使越来越多的居民选择了逃离。从1966年至今,威尼斯的人口从12.7万人减少至6.5万人。(4)
  “1900年,1米的潮水侵入不了威尼斯的任何一个区域,1.2米的潮水仅能侵入威尼斯很小的一个区域,当水位达到1.4米时,威尼斯的很多区域才被淹没。然而,到了2000年,1米的潮水已经能够侵入这个城市了。现在,威尼斯差不多每年都要被淹上一次,遇到雨水丰腴的年头,几乎是每周被淹一次。”何庆成认为,目前全世界的海平面处于上升中,只是每个海域所上升的幅度不同。威尼斯本身的海拔很低,很多地方又都处在海的入海口处,或是海边的交互地带。只要海平面上升,海水自然就会涌入城中。威尼斯每年都会遇到风暴潮,而且越来越严重。“我们从地质的眼光看,大概在20~30年后,最迟也就是50年,威尼斯就会消失不见!”(5)
  何庆成认为,这种现象与全球演化密不可分。因为地质在冰期与间冰期之间,呈周期性地变化着。冰期非常寒冷,而间冰期比较温暖,温暖就必然会导致冰雪融化。虽然人类的活动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加速气候变暖,但这种影响相对于地球本身的演化,并不算大。此外,威尼斯还处在软土上,被
  1.从文章内容看,第(1)段中的“水城”的含义是          (2分)
  2.文章(2)、(3)两段运用了大量的数据,它们的作用分别是            (2分)
  3.就本文的内容而言,造成威尼斯在50年后“消失不见”的原因是        (4分)
  4.下列各项中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2008年,威尼斯遭受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洪水灾害。
  B.虽然威尼斯屡遭洪水的侵袭,但这并没有影响这座城市的诗情画意。
  C.曼谷、纽约以及上海等沿海城市面同样临消失的威胁,其主要原因与威尼斯相同。
  D.所谓“摩西”工程是指往威尼斯地下灌注海水来提升城市地表的拯救方案。
  5.概括本文的语言风格,联系文章分析其作用。(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12题(22分)
  孟浩然的疏离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夜来去。”(1)
  《夜归鹿门歌》是孟浩然代表作之一,这首诗的特色,用闻一多先生话来说就是:淡到看不见诗。起笔平平写去,从黄昏□□的渡口,到月下□□的松径,似乎不过是时间的推移与空间的转换;前后平仄两组韵脚把诗切割为两个部分,照应了时空转化;作为过渡的“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一句,平淡的叙述中,同样让人感到“切割”的意味:诗人仿佛正把自己从喧闹的尘世中剥离出来,投身于另一个寂静而不免于荒凉的世界。(2)
  在孟浩然的诗集里,这种与世间疏离的感觉随处可见。孟浩然诗歌的取材,比诸其余盛唐诸大家,未免狭隘,除了他精擅的山水诗之外,差不多就是一首一首的送别诗了。读者可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