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28张。新课标思路下的示范课,包括课件和详案及配乐,适合青年教师讲公开课用。配套教案约3010字。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
一、导入
岁月无声无息地流淌,距离那个同样阳光灿烂的春日已经有整整83年了.发生在1926年的“三•一八”惨案是段祺瑞政府屠杀请愿学生、爱国民众的历史事件,是中国人残害中国人的一场罪恶、一场悲哀、一场耻辱!现在,就让我们随着一组珍贵的历史图片,去重温那一段沉甸甸的记忆……
二、思考探究
惨案的发生,震惊了华夏,在最黑暗的屠杀面前,我们的知识分子显示出了最光明的品格。周作人、林语堂,朱自清、闻一多……纷纷拍案而起,在报刊上发表了大量悼念文章。但是,在当时诸多悲愤沉痛传抄一时的文章当中,被奉为经典、广为人知的却只有先生的这篇《记念刘和珍君》。许广平曾说:“《记念刘和珍君》这篇文章真是一字一泪,是用血泪写出了心坎里的同声一哭。”你最喜欢课文的哪些句子?分成几个学习小组,说说这些文字感动你的原因。
三、分组讨论:学生讨论比较集中的可能会有以下几个问题:
1、作者为什么一再写刘“她始终微笑着,态度很温和”?
明确:这句话象音乐的主旋律一样,反复出现,强调刘的善良可爱,反衬出反动派的凶残和反动文人的下劣。
2、作者为什么一再说“我实在无话可说”“我说不出话来”“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明确:烈士被杀,无限悲痛,不能不写,很有必要。但是“我已经出离愤怒了”。无话可说,不是真正的无话可说,而是愤怒!反动派的杀害人民的凶残,文人的污蔑和惑众的下劣,令人说不出话来。尤其是后者,“尤使我觉得悲哀”。鲁迅每次触及走狗文人时,都表现出极大的鄙视和愤慨。
3、“惨象……流言,尤使我……”同样用了个“尤”字,两次使用,绝非偶然,它反映了作者对奴才走狗的不可遏止的不同寻常的恨。(朗读时,“流言家”“下劣”要重音读出,读得铿锵有力,只有这样才能传达出作者的无比愤慨和仇恨的感情)由此看出,作者因“悲”而感到有写的必要,因“恨”而无话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