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0840字。共25小题。高二粤教版选修九(人物传记选读)模块考试试题,按高考题型出题,结合选修九的一些课本知识,内容充实,难度适中。
茂名市实验中学语文选修九模块考试
本试卷共六大题,25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 基础知识部分(本大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每对词语皆有相同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 )
A 校对 / 校正 角逐 / 钩心斗角 参加 / 参差不齐
B 湖泊 / 淡泊 铜臭 / 乳臭未干 毒蛇 / 虚与委蛇
C 宝藏 / 矿藏 呼吁 / 长吁短叹 曾祖 / 曾经沧海
D 熨帖 / 熨烫 着落 / 不着边际 慰藉 / 声名狼藉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收入差别过大,造成骨干教师流失,对那些师资力量本就不厚实的学校而言,无异于釜底抽薪。
B.市场上假冒伪劣商品比比皆是,鱼龙混杂,顾客实在难以分辨优劣。
C.百位知名学者十余年来殚精竭虑,通力合作,《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终于问世了。
D.这位离开北京二十年的美籍华人,走在大街上,禁不住感叹这座城市与他当初离开时的面貌简直不可相提并论。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从古老的刀耕火种,到21世纪的现代化农副产品基地,教会了勤劳的松江人怎样生活在这片土地上。
B.生态文明对人们思维方式的变革、伦理道德观念的变化和科学生活方式的形成等都具有重大影响。
C.我市作为全省医疗制度改革首批16个试验点,所有人都加入了合作医疗。
D.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的主题是“和谐之旅”,它向世界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内致力于构建和谐杜会,对外努力建设和平繁荣的美好世界。
4、下列句子中词语活用归类正确的是( )
(1)梁以此奇籍 (2)得夜见汉使 (3)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 (4)宜皆降之 (5)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6)天下之名巧也 (7)陈涉首难,豪杰蜂起 (8)项王军壁垓下 (9)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10)惠等哭,舆归营 (11)反欲斗两主 (12)天雨雪 (13)羝乳,乃得归 (14)杖汉节牧羊 (15)项王泣数行下
A.(1)(3)(4)/(2)(7)(10)/(9)(11)(13)/(5)(8)(12)(14)/(6)(15)
B.(1)(3)/(2)(7)(10)/(4)(9)(11)/(5)(8)(12)(13)(14)/(6)/(15)
C.(1)(3)(4)/(2)(7)(9)(10)(11)/(5)(8)(12)(13)(14)(15)/(6)
D.(1)(3)/(2)(7)(10)/(4)(5)(9)(11)/(8)(12)(13)(14)/(6)/(15)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黄梅时节,忽阴忽晴,原野间绿荫沉沉,( ) 给摇曳的小草挡住,就生出几缕与波纹直交的浪痕,相互交错着。
① 萎黄的叶尖成行成列地散点在水面上地区 ② 有的尚未插秧
③ 田里面积水盈盈 ④ 微风吹过,波纹如绉
⑤ 看去白茫茫的一片,只偶然有几根草露出水面 ⑥ 有的刚刚插下了秧
A.④②⑤⑥①③ B.③②①⑥⑤④ C.③⑥①②⑤④ D.⑤②⑥①③④ .
二、古诗文部分(本大题共7小题,共35分)
(一)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
张骞传
张骞,汉中人也,建元中为郎。时匈奴降者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怨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使月氏。与堂邑氏奴甘父俱出陇。西径匈奴,匈奴得之,传诣单于。单于曰月氏在吾北汉何以得往使吾欲使越汉肯听我乎留骞十余岁,予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
居匈奴西,骞因与其属亡乡月氏,西走数十日,至大宛。大宛闻汉之饶财。欲通不得,见骞,喜,问欲何之,骞曰:“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今亡,唯王使人道送我。诚得至,反汉,汉之赂遗王财物,不可胜言。”大宛以为然,遣骞,为发驿道,抵康居。康居传致大月氏。大月氏王已为胡所杀,立其夫人为王。既臣大夏而君之,地肥饶,少寇,杂安乐,又自以远汉,殊无报胡之心。骞从月氏至大夏,竟不能得月氏要领。留岁余,还。并南山,欲从羌中归,复为匈奴所得,留岁余,单于死,国内乱,骞与胡妻及堂邑父俱亡归汉。拜骞太中大夫,堂邑父为奉使君。骞为人强力,宽大信人,蛮夷爱之。(节选自《汉书》)
【注】○1月氏,也作月支,汉代西域国名。在今新疆一带。○2堂邑:汉人姓。○3并(bàng)南山:并通“傍”,沿着;南山,指昆仑山。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道必更匈奴中 更(gēng):更改
B. 西径匈奴,匈奴得之 西径:西边一直到
C. 然骞持汉节不失 不失:不丢失
D. 竟不能得月氏要领 要领:明确态度
7.对下列各句中“之”字指代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无与共击之 之:指代上句之“匈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