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16道题,约4510个字。
2009年嵊州市城关中学九年级语文试卷(3月)
考试说明:1.全卷满分为150分(含卷面分3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将一至四题的答案写在答题卷相应地方;作文写在作文稿纸上。交卷时分别上交。
温馨提示:轻松上阵,细心审题,提高得分!相信你一定会有出色的表现!
一、卷面分。(3分)
二、积累运用。(30分)
1.阅读下面文字,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写在文后方格内。(4分)
也许,我们前行的步lǚ( )总是沉重、蹒跚;也许,我们qián ( )诚的信念会被世俗的尘雾缠绕,而不能自由áo( )翔……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以勇敢者的气pò( ),坚定而自信的对自己说一声“再试一次!”再试一次,你就有可能达到成功的彼岸!
2、古诗词填空。(12 分(6)(7)两题选做一题)
(1),思而不学则殆。(《论语》)(2分)
(2)无限山河泪,。(夏元淳《别云间》)(2分)
(3)山重水复疑无路,。(陆游《游山西村》)(2分)
(4)写出白居易《观刈麦》诗中表现诗人同情劳动人民的句子。(写出连续的两句)
答:,。(2分)
(5)“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和《醉翁亭记》中的“”意思相近。(2分)
(6)你的理解:把想到的诗句填写在横线上。
李白的云帆点缀了沧浪之水:“_____________ ”;辛弃疾的醉眼迷离了刀光剑影:“____________ ”;苏轼的华发张扬了少年意气:“_____________”。
⑺三年的初中学习生活即将结束,请写出一句古诗赠别同学或老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名著阅读。(4分)
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中,型的人物和情节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①“弄权铁槛寺”、②“千里走单骑”、③“误入白虎堂”、④“三调芭蕉扇”等故事的主人公分别是
①②③④
4.“兰亭书法节”综合实践题。(10分)
2008年4月8日至14日是24届中国兰亭书法节,学校开展“走近书法节”
活动,主题是“书法与语文学习”。请你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活动一:了解书法节(3分)
下面是同学们收集到的有关书法节的材料,有同学建议根据这些材料拟一副对联来概括我们心中的书法节。现在,已有同学拟了一则上联,请你写出下联。
材料一:兰亭,一方孕育书法艺术神话的沃土。此地依山傍水,钟灵毓秀,实为文人墨客举杯畅怀,谈古论今的理想之地。永和九年,王羲之有感而发,挥写《兰亭集序》便是其中的典型。
材料二:从古到今,兰亭的秀美宜人与《兰亭集序》的婉转优雅已成为自然与文化的绝妙组合。而兰亭的“曲水流觞、茂林修行”,已升华为一种至高无上的书法文化的意境,《兰亭集序》已成为中国书法史上影响最广、书学渊源最深的传世宝典。
材料三:自1985年以来,每年的兰亭书法节都会举行仿古的曲水流活动,以承书圣之遗风。一杯杯香醇味美的绍兴黄酒顺水漂下,一首首赞词、一幅幅墨宝在书法家的手中诞生,就如同现代的“兰亭集序”。
上联:行楷汉隶,勾勒清香墨花
下联:
活动二:认识王羲之(3分)
下面是有关王羲之的两则小故事,请你谈谈读后的感想。
故事一:王羲之不仅在书房里专心练书法,就连走路,甚至吃饭的时候,脑子里也仍在揣摩字的骨架结构,领会字的气势神韵。还不时拿手指在衣襟上比划,日子一长,胸前衣襟都划破了。
故事二:王羲之最小的儿子王献之年小志大,决心要赶上父亲的名望。一日,他趁父亲表扬他的机会,向父亲讨求练字的秘诀,王羲之指着庭院中的十八口大水缸对他说:“练字的秘诀就在这十八口缸的水里,从明天起,你就用这缸里的水磨墨,直到十八缸中水全用完了,秘诀也就知道了。”
感想:
活动三:发表见解(4分)
现今社会电脑越来越普及,电脑打字也成了家常便饭。作为当代中学生,你觉得还有必要练书法吗?请陈述你的观点和理由。
我的观点是:
其理由是:
三、现代文阅读(22分)
贫穷,不是她的烙印
王旭
她低着头,手指缠着衣角,看上去十分拘谨。穿的衣服明显不合体,小小地缚在身上,双肘的部位还粗糙地缝着两块颜色极不协调的补丁。
这是河北省一个极偏僻的小山村。没有公路,没有电话,没有电视,甚至连照明灯都刚刚接上不久。村民们只依靠山上零散的几颗枣树勉强维持着生存。这里的孩子,不要说读书,即使是温饱,亦是极难保障的。
看着面前一摞摞崭新的书本,女孩清澈的眼神里闪烁着希望的光。“阿姨,这些书和本子,都是给我的吗?”她小心翼翼地抚摸着书本,语气中有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