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0200字。
  四川省内江一中高2011级第二期语文半期试题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第Ⅰ卷 选择题(36分)
  一、基础知识(18分)
  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执拗( niù  ) 拗(ào)口       拗( ǎo)断          拗(niù)不过他
  B  朱拓(tuò)    开拓(tuò)      憎(zhēng)恶(è)   可恶(wù)  
  C  吮(yǔn)吸    投奔(bèn)      蛮横(hèng)         埋(mái)怨
  D  给(jǐ)以     给(jǐ)予       喁喁(yǘyǘ)私语     畏葸(sī)不前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心慌    兵慌马乱     烦恼    脑羞成怒
  B   辩论    辨别是非     自诩    栩栩如生
  C   针炙    残羹冷炙     瞌睡    嗑头贺喜    
  D   国萃    人才荟萃     粉粹    鞠躬尽瘁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翠翠,你人乖巧,爷爷笨得很,话说得不温柔,也莫生气。我             ,说个笑话给你听。
  ②她们看见不远的地方,那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      在水里。
  ③还有几位大师     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      过去,叫做“发扬国光”。
  A   信口雌黄     立     拿      走     B   口若悬河     生     带      运
  C   信口开河     长     捧      挂     D   滔滔不绝     泡     装      看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这小火子短小精悍,很招人喜欢。
  B   他精明强干,你尽可以把这事交给他办。
  C   拍案而起,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
  D   樊哙面对项羽,怒发冲冠,目眦尽裂。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
  A  《说文解字》的作者许慎将汉字按部首归类,这是汉字文学领域一项伟大的创举,其成就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后人也多望尘莫及。
  B   经济的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国家财力的增加为促进经济的发展、切实改善民生、有效应对各种风险的冲击提供了有利的资金保障。
  C   “5·12”大地震后,网络凭借巨大的影响力和覆盖面在失踪儿童父母的寻找工作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D  农民工参加医保的方式有“在城镇有正式劳动合同的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医保;流动性比较强的农民工,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这两种参保途径。
  6、下面这首七律,颔联和颈联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
  七律   祥林嫂
  尘芥堆中秋后草,凛风冽雨苦熬煎。
  ,              。
  ,              。
  可怜冷眼寒心骨,纵有福神也枉然。
  ① 漫祷魂灵忧后事  ② 再寡荒村举步艰 ③ 欣捐门槛赎前愆  ④ 初归孺子低头奔
  A①②③④          B ①③④②        C ④②①③         D ④③①②
  二、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9题 (9分)
  在中国历史上存在1300年的科举制是一种复杂的文化现象。由于科举制影响巨大,人们的评价向来都有很大的差异。
  现在多数学者都赞同唐宋时期的科举在历史上起了进步作用,分歧主要在对明清时期科举制度的评价。过去对科举的认识往往以偏概全,例如,很多人到现在还以为明清科举只考八股文。其实,科举考试内容繁多,即使是明清时期的科举,八股文也仅为多种考试内容的一部分或者一科,只是其重要性有点像当代高考或研究生考试中的英语,往往起着决定性作用罢了。但明清两代科举也要考三场,除头场考八股文以外,第二场考论、判、诏、表等当时政府的应用文,第三场考经史时务策,只通八股文而不懂其他知识,也是无法考上的。
  在1300年的中国科举史上,无论哪个朝代,策问与对策都是重要的考试题型。策问的内容也非常丰富,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文化、教育、天文、地理、民族等各种与国计民生相关的大事或经史典籍中的问题,都可以作为策问题目,统治者也往往通过举子的对策来了解民情、征询解决问题的对策。同时.策试这种形式可以考察应试者的德、识、才、学以及对“时务”即现实问题的见解。特别是时务策,主要是与国计民生有关的内容。
  在传统社会,教育和考试以人文知识为主要内容,西方的中世纪大学和东亚的书院、科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