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65270字。
  为你打开一扇门
  新生中学语文组  王海燕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认识阅读文学作品的重大意义,进一步提高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
  2.学习本文深入浅出,生动形象,阐述道理的方法。
  3.领会并掌握丰富多彩的语汇和比喻,拟人等修辞。
  重点难点:
  1.文学的内容和阅读的意义。
  2.优美丰富的语言。
  教学方法:启发、讨论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教师先在黑板上画一个“门”的简图,问: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
  学:这是一扇门。
  教:很好。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门。但我们只要用心去感触,每扇门里都有一个神奇的小小世界。推开家里的门,和家人在一起,我们能感受到家的温馨;进入博物馆,琳琅满目的古代陈列品,又让我们感受到中华五千年文化的博大精深。相信你们也曾有过类似的经历。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赵丽宏先生的一篇文章——《为你打开一扇门》,看看他要为我们打开一扇怎样的门。
  二、作者简介:
  教: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赵丽宏先生。
  赵丽宏,散文家,诗人。上海人,1951年出生于上海。“文革”期间曾下乡插队,1977年考入华东师大中文系,1982年毕业。从事多年文学编辑工作,1987年应聘为上海作家协会专业作家。现为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80年代以来,先后出版散文集、诗集、报告文学集等共30余部。作品多次获全国文学奖。
  三、解题:
  教:大家来看一下,这里(题目中)的“你”指的是谁?
  学:读者(明确:青少年读者)
  教:对,关键是这一扇是什么样的门?别着急,在我们学习了文章之后自然会得到解答。
  教:先听老师把课文朗读一遍,在我朗读的过程中,请同学们注意生词的读音与意思,另外在我读完以后,请你们告诉我题目中的“门”指的是什么。
  明确:题目是一种形象化的说法,意思是把你领进文学领域的入口处。“为”字引出行为的对象——“你”(青少年),从中寄寓着作者的一片诚意和良好的愿望,“打开”指拉开,使门洞开,“一扇门”告诉读者,这只是无数门中的一扇,世界大着呢,但作者要为你打开的正是无数关闭着的门中特定的“一扇”,可见这扇门是何等的重要。用“门”来比作某一领域的入口,给人以丰富的联想。
  往事依依
  新生中学语文组  范甜甜
  教学目标:
  1、能学习并进行情况描写。
  2、能学习文中的优美字句,语段。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学习文中的优美字句、语段
  教学方法:
  独立合作研读课文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师:同学们,自从我们学习了赵丽宏先生的《为你打开一扇门》之后,文学就在我们心中留下了初步的影子。生活中不能没有文学啊!今天,我们和于老师一起走进《往事依依》,探究一下于老师是怎样在文学作品的熏陶下步入人生之路的。(板书课题)
  二、预习检查:
  1、注音
  徜徉(    )(    ) 浩淼(    ) 镌刻(    )
  2、解释
  年华:   依依:   邱:   淼:   旷:   呈:
  3、作者简介
  三、研读课文,探讨:
  1、大家都已预习了这篇文章,下面,我想请一个同学把这篇文章的第1段朗读一遍,要带着感情读。在听读的过程中,同学们想一想:这一段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生朗社戏
  新生中学语文组  范海燕
  教学目标:
  1、理解主题与材料、写景与抒情的关系。
  2、领会课文用词造句准确、鲜明、生动的特点。
  3、认识农民及农民孩子的高尚淳朴的优秀品质和聪明的才干,了解课文所表达的对劳动人民的深厚真挚的思想感情。
  教学安排:4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作者简介及题解;通读课文,理清脉络。
  教学过程:
  一、联系旧课,引出新课:
  问:上学期,我们学过鲁迅哪篇文章?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什么内容?
  答:上学期学过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写了百草园中生活的趣味、欢乐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枯燥。通过鲜明的对比,表现了对大自然,对自由生活的热爱,对束缚儿童思想的封建教育的批判。
  教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回忆童年时代生活的文章,内容基本上是真人真事。今天我们要学的一篇文章,虽然也是写童年生活的,不过这是一篇小说,是在真人真事基础上的艺术概括,它的题目叫“社戏”。
  社戏 鲁迅(板书)
  二、作者介绍及题解:
  鲁迅在谈到自己青少年时代的生活和思想时曾说:“我母亲的母家是农村,使我能够间或和许多农民相亲近。”(《集外集拾遗》)这一种十分可贵的“亲近”,对鲁迅有着重要而深刻的影响。鲁迅虽然出生在城市绍兴,但从小就同农民和农村保持密切的联系。少年时代的鲁迅接触长妈妈等贫苦善良的农民,受到他们的启发和教育。特别是鲁迅家庭破落以后,他更了解农民痛苦的生活,更同情他们悲惨的命运。这些都反映在他的作品中。《社戏》就形象地表现了迅哥儿和农民少年的美好友情,热情地歌颂了农民孩子高尚、淳朴的品质。
  《社戏》的故事情节很简单,是用第一人称写的。课文叙述“我”(即作品中的“迅哥儿”)与外婆家的农民孩子在看戏前后的一些有意思的事。鲁迅把这些事写得十分生动有趣,使人读后印象深刻,难以忘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