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1500字。
厦门一中2009年高考语文考前模拟
本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考生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堤所有答案均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题要求,见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上的空缺部分、(只选三小题)
(1)锦城虽云乐,________。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________!(李白《蜀道难》)
(2)长桥卧波,_________?复道行空,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3)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蹬赋》)
(4)千呼万唤始出来,________。转轴拨弦三两声,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高祖孝文皇帝,讳宏,显祖献文皇帝之长子,母曰李夫人。三年夏六月辛未,立为皇太子。五年秋八月丙午,即皇帝位于太华前殿。
帝虽于大臣持法不纵,然性宽慈。进食者曾以热羹伤帝手,又曾于食中得虫秽之物,并笑而恕之。宦者先有谮帝于太后,太后大怒,杖帝数十,帝默然而受,不自申明。太后崩后,亦不以介意。
孝文帝听览政事,莫不从善如流。哀矜百姓,恒思所以济益。天地、五郊、宗庙二分之礼,常必躬亲,不以寒暑为倦。尚书奏案,多自寻省。百官大小,无不留心,务于周洽。每言:凡为人君,患于不均,不能推诚御物,苟能均诚,胡越之人亦可亲如兄弟。常从容谓史官曰:“直书时事,无讳国恶。人君威福自己,史复不书,将何所惧?”南北征巡,有司奏请治道,帝曰:“粗修桥梁,通舆马便止,不须去草铲令平也。”凡所修造,不得已而为之,不为不急之事损民力也。巡幸淮南,如在内地,军事须伐民树者,必留绢以酬其直,民稻粟无所伤践。
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庄老,尤精释义。才藻富赡,好为文章,诗赋铭颂,任兴而作。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自太和十年已后诏册,皆帝之文也。自余文章,百有余篇。受奇好士,情如饥渴。待纳朝贤,随才轻重,常寄以布素之意。悠然玄览,不以世务婴心。又少而善射,有膂力。年十余岁,能以指弹碎羊骨尃 骨。及射禽兽,莫不随所志毙之。至年十五,便不复杀生,射猎之事悉止。性俭素,常服澣濯之衣,鞍勒铁木而已。帝之雅志,皆此类也。
(节选自《魏书•帝纪第七》,有删改)
[注释]①孝文皇帝(467—499):南北朝北魏皇帝,鲜卑族,姓拓跋名宏,后改汉姓元。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常必躬亲,不以寒暑为倦 躬:亲自 B.巡幸淮南,如在内地 幸:宠幸
C.雅好读书,手不释卷 雅:平素 D.不以世务婴心 婴:缠绕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帝虽于大臣持法不纵 B、并笑而恕之
屈节辱命,虽生何面臼以归汉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C.凡为人君,患于不均 D.《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4.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孝文皇帝听览政事,莫不从善如流。哀矜百姓,恒思所以济益。(5分)
译:
(2)军事须伐民树者,必留绢以酬其直,民稻粟无所伤践。(4分)
译: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5.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两题。
蝶恋花 暮春 苏 轼
簌簌无风花自堕、寂寞园林,柳老樱桃过。落日有情还照坐。山青一点横云破。
路尽河回千转舵。系缆渔村,月暗孤灯火。凭仗飞魂招楚些。我思君处君思我。
[注释]①凭杖飞魂招楚些:语出《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反故居些”,意思是像《楚辞·招魂》召唤屈原那样召唤离去的友人。
(1)你认为“山青一点横云破”一句中最具表现力的词语是什么?为什么?(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