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导学设计
[导学目的]
1、 整体感知《〈鲁迅诗稿〉序》对鲁迅诗歌和书法艺术的评价,领悟其丰富的内涵和语言的精美,走近鲁迅,学习鲁迅。
2、 理解和学习一文中作者崇高的品质和博大的胸襟
[导学重点]
教学目的1
[课时安排]
一课时
[导学安排]
一、导入新课
2001年9月27日是鲁迅先生诞辰120周年的纪念日(投影出鲁迅像)。同学们,老师和你们一样,也是读着鲁迅的作品长大的。鲁迅的精神给了我很大的影响,现在,老师想听听你们心中的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同学们说完后出示毛泽东对他的评价)今天我们再一起看看文坛巨匠郭沫若是如何评价鲁迅的。我们一起学习郭沫若为〈鲁迅诗稿〉所作的序(出示课题)。“鲁迅诗稿”就是鲁迅珍贵的诗歌手稿,“序”它就是介绍作品的有关情况或者对它进行评价,为读者提供阅读作品的重要提示。
1、关于《〈鲁迅诗稿〉序》
鲁迅是一位思想深邃的伟大作家,他的思想、他的文学成就,历来引人注目,受人景仰。然而其诗作及书法艺术,人们向来注意甚少,介绍、研究的就更寥寥。原因主要是鲁迅其他方面的成就遮盖了其诗歌和书法的光辉。《鲁迅诗稿》的出版,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不足。现代文坛与学界的巨擘郭沫若欣然为此书作序,旨在推荐鲁迅这一鲜为人知的艺术成就。区区200余字,却包含了丰富的内涵,给人无尽的美感,非大手笔难臻此境。评其诗歌,紧扣其思想及创作总体特征,实事求是,恰中肯綮,并无溢美客套虚词;议其书法,既见其渊源,亦褒其独创,有的放矢,言简意赅。第三段总评鲁迅诗歌和书法,把鲁迅的为人和为文结合起来看,亦符合中国历来奉行“知人论世”的学术传统。隆重推荐该书,希望读者“好其人”“更好其诗,好其书”。序文生动而简练的语言亦让人爱不释手,真可谓珠联璧合,相映生辉。
2、关于《我为何而生》
伯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1872~1970)系英国现当代著名的哲学家、数学家、社会活动家和政论家。罗素先后四次结婚,却三度不幸离异。由于政治原因,曾两次被监禁:一次在1918年,因犯对美军的诽谤罪被监禁6个月;另一次是在1961年他89岁时,因煽动民众反对政府,支持核裁军运动,在医院被软禁一星期。他是一个极富有鼓动天才的辩论家,一个文理兼通的勤勉的科普工作者,曾于1920年至1921年任北京大学客座教授。他为他所信仰的支配他一生的三种强烈的感情,表达了他对人类和平与安宁的莫大关心,其洋溢在字里行间的博受精神熠熠生辉,令人肃然起敬。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思考:请划出文中对鲁迅先生诗歌、书法评价的最精彩的句子。
(二)范读课文。
(三)思考:鲁迅无心作诗人,却达到“前无古人,后启来者”的境界,鲁迅无心作书家,却“世人宝之,非因人而贵也”,是为什么?(出示思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