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6220字。
  2009年深圳一模优秀作文及点评
  记住:标题作文要细细体会标题的每一个词语的内涵和外延,要体味句子的含义,特别是不要轻易说不,一叶落知天下秋,投鼠忌器,本身就带有观点倾向,需要考生去论证其为什么正确,或甄别为什么不正确。
  第一题
  1. 存在的问题,“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为并列结构,很多学生没有认真思考,只写了半部分,扣一半题,或者一面占有比例过大,另一面晴蜒点水,一笔带过。
  2. 事例不够切合,许多事例有生搬硬套之嫌。如廉颇蔺相如的故事,到底是“以直报怨”,还是“以德报德”,还是其他?没有弄清。
  3. 事例不足,自说自话,说服力较差。
  4. 不善于联系实现生活和热点,所写事例过于“经典”。
  第二题:
  1.“投鼠忌器”的“投鼠”理解不当。“投鼠”大多数情况为针对不好的事情,没有认真思考。
  2.不禁“投鼠”还要“忌器”,很多考生对“忌器”处理比较模糊。
  3.部分考偷换概念,变成其他的。如“抓大放小”“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等。
  4.很多写记叙文,语言罗嗦,思维混乱,文不对题。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成功学家希尔•拿破仑曾说过一句这样的话:“每个人的眼中都有一道横梁,它阻挡了人们看见别人的优点,也挡住了人们看到自然的出路。”
  在我看来,这句话与《论语》中“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
  人总是把所受到的伤害铭记在心,背着沉重的包裹踏上人生的征程,熟不知即使你不能微笑地去对待伤害你的人,你却也能以直报怨。以直报怨,以德报德,那,是一种美丽。
  大自然是一位良师,它是这样教导我们的:
  一只脚踩扁了紫罗兰,她却把香气留在了脚上;瀑布总是无私地贡献所有的水,哪怕心存感激的游子只需要一点点;一把大火烧光了草原,她却没有怨恨,而是来年又用绿色装扮大地。
  就像已故的台湾圣严法师曾道:“面对他,接受他,处理他,放下他。”怨恨只会在复仇的黑暗中渐渐吞噬人的心灵,但放下仇恨,微笑面对才能让心灵开出智慧之花。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打磨出人性璀璨的光芒。古往今来,多少能士名人放下怨恨放下伤害,让美德冲刷汗青,留下不朽的智慧。可知否,管夷吾箭射公子小白,却仍因才能被重用;可知否,廉颇负荆请罪,与相如成就将相和的佳话;可知否,苏轼多次谪迁,仍能笑对江山,勤政为民。
  人的美德,就在这一次次“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中彰扬。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更能造就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彰显一个国家高贵的品格。对待剑桥大学德国学生在温总理演讲时扔鞋一事,无论是总理,亦是国家外交部均没有过分苛责,反而请求剑桥大学和英国警方从轻处理。因为我们深知,怨恨只能让世界更混乱,而惟有宽容才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指明灯。
  然而,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不是懦弱,而是“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大智慧;不是退缩,而是洗涤心灵,成就美好的良方。
  培根曾说:“宽容者的心中有朝霞有露珠,有盛开的鲜花。”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才是正确之道。
  点评:文章主要是以结构安排取胜。开头和结尾都引用伟人的名言来引出话题和强化论点。主体部分层层深入展开论述,从自然、历史到现实;从个人处事到国家外交,始终围绕论点“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来比喻说理、举例分析,清晰透彻,表现出作者深厚的语文素养和高超的写作才能。但稍不足的就是段与段的衔接不够顺畅。
  以直报怨 以德报德
  几千年前,圣人便教导我们对待事物“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而我相信,这句教导到现今仍没有过时。
  以直报怨能获得更长远的发展。受到伤害,便立即挥起拳头,冤冤相报何时了!请看今日巴以冲突,几十年的怨恨积累在两国人民心中,给他们也带来了无尽伤痛。生活在硝烟中、炮火声中,人必定会变得疯狂——家破人亡之痛,国土不在之痛……这些痛楚,岂是一个耶路撒冷可以抚平?为什么不停止战争,两国共同携手发展呢?为什么一定要通过武力来解决冲突呢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