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1题,约15070字。2009年江门市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
  语    文
  本试卷共8页,24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2B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组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漂泊/剽窃    畸形/绮丽    歼灭/纤夫
  B.散漫/蔓延    气概/慷慨    舞弊/遮蔽
  C.切磋/切实    抒怀/枢纽    跌宕/荡涤
  D.横幅/横祸    猥琐/泾渭    苍茫/怆然
  2.下面语段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2008年的汕头,树起一座文化创新的丰碑,它是由全国一千多位文艺工作者携手创作,集1000副古今名联、1000幅极具收藏价值的书法艺术作品、1000篇言简意赅的读联随笔及楹联鉴注组成的旷世巨著——《名联颂中华》对联与书法鉴赏丛书。这是一部集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于一体,兼具鉴赏性和收藏价值的不刊之书,更是“一座对联与书法艺术的大观园”。
  以对联与书法为题材的出版物甚多,几乎可以说俯拾皆是,但是编纂形式基本类同。而这套五卷本的《名联颂中华》丛书却不落俗套,编者自起炉灶,将对联与书法艺术完美地结合一起,使这套丛书别开生面,给人触目惊心的感觉。
  A.不刊之书    B.不落俗套    C.自起炉灶    D.触目惊心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当作者对生活有了新的理解,新的发现,新的感受,才能使文章的立意反映出某种事物的本质,表现出新的含义。
  B.在社会与文化的变迁中,许多传统工艺美术品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正因为移风易俗而逐步失去受众、市场和创作源泉。
  C.我国将尝试建立国家规划监督员制度和国家级专项保护基金,以充分发挥政府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监督。
  D.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挑战,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维护国际形势稳定,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必由之路。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从蛮荒时代到文明社会,人类一直心怀渴望,举首向天,祈盼神示以永恒。
  ②面对永恒,我们又何其短暂!
  ③我们无法达到的是永恒。
  ④它又是无法企及的悲剧性的生命境界。
  ⑤我们永远追求的也是永恒。
  ⑥面对天体,我们何其渺小。
  ⑦尽管如此,地球人类依旧努力不弃,去理解永恒和走进永恒。
  ⑧永恒,一个所有地球生命的终极追求,所有艺术生命苦苦攀援的极顶。
  A⑧④①⑥②⑦③⑤    B①⑥②③⑤⑧④⑦   C③⑥②⑤⑦①④⑧  D③⑧⑥⑤②④①⑦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邓艾字士载,义阳棘阳人也。少孤,太祖破荆州,徙汝南,为农民养犊。年十二,随母至颖川。读故太丘长陈寔碑文,言“文为世范,行为士则”,艾遂自名范,字士则。后宗族有与同者,故改焉。为都尉学士,以口吃,不得作干佐。为稻田守丛草吏。同郡吏父怜其家贫,资给甚厚,艾初不稍谢。每见高山大泽,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时人多笑焉。后为典农纲纪,上计吏,因使见太尉司马宣王。宣王奇之,辟之为掾,迁尚书郎。
  时欲广田畜谷,为灭贼资。使艾行陈、项以东至寿春。艾以为“田良水少,不足以尽地利,宜开河渠,可以引水浇溉,大积军粮,又通运漕之道”。乃著《济河论》以喻其指。又以为“昔破黄巾。因为屯田,积谷于许都以制四方。今三隅已定,事在淮南,每大军征举,运兵过半,功费巨亿,以为大役。陈、蔡之间,土下田良,可省许昌左右诸稻田,并水东下。令淮北屯二万人,淮南三万人,十二分休,常有四万人,且田且守。水丰常收三倍于西,计除众费,岁完五百万斛以为军资。六七年间,可积三千万斛于淮上,此则十万之众五年食也。以此乘吴,无往而不克矣。”宣王善之,事皆施行。正始二年,乃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