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1小题,约11380字。
  2009年广西梧州市高三毕业班第三次测试
  语 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本试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委靡       变本加厉       羁绊       修葺一新
  B.翔实       炙手可热       沉缅       众口铄金
  C.烦躁       卑躬曲膝       蜕变       按部就班
  D.寒喧       指手画脚       抉择       言简意赅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江面上漂着大片大片青嫩的水葫芦,它们疯狂蔓延,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使得水质今非昔比。
  B.从中国女足的现状考虑,成绩已是一种奢望,创造一个有利于女足姑娘们成长的良好环境成为目前的当务之急。
  C.对学术造假行为决不能慈悲为怀,等闲视之,搞下不为例,而要痛下针砭,正本清源,彻底铲除学术腐败的现实土壤。
  D.经过几年的勤学苦练,她的演唱技艺日臻成熟,在元旦晚会上一曲高歌就当场出彩,赢得观众雷鸣般的掌声。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的主题是“和谐之旅”,它向世界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内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对外努力建设和平繁荣的美好世界。
  B.“十一五”期间,我市将以“建设都市农业,增强农业综合功能”为目标,重点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力求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新农村的建设步伐。
  C.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多地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培养的数量与质量。
  D.近期由于气候异常,温差变化大,极端气候条件时有出现等原因,部分地方的中小学学生普遍患冻疮,国家和省疾控中心均做了通报,并对防治工作进行了部署。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在2008年里,我国南方部分地区遭受了五十年、甚至是百年一遇的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四川汶川发生了历史罕见、伤亡惨重、损失巨大的特大地震。
  B.苏轼特别欣赏王维,他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诗中有画”,是对王维诗最为精当的评论,被历代评论家所认可。
  C.在2008年12月30日上午10时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务院新闻办主任以《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向世界说明一个真实的中国》为题目进行发言,并答记者问。
  D.南广铁路在梧州正式动工的消息传出后,梧州百姓都非常关心这条铁路何时建成?从梧州坐火车到广州需多长时间?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京剧是我国 300 多个戏曲剧种里最重要的剧种之一。它用“唱、念、做、打”和“手、眼、身、法、步”,构成一个完整的表演艺术体系,用扮演的方式,通过戏剧人物音乐化的演唱和程式化的虚拟表演,为观众讲述一个文学化的戏剧故事。它的出现,是中国文化艺术史上一个划时代的事件。
  京剧诞生于北京。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 年)后,“四大徽班”先后进京,是京剧诞生发展进程中的关键。这些源源不断来自南方的戏班,除了为宫廷输入正宗的昆曲人才,更以丰富多样的声腔,增添了北京戏剧演出的内容,并且吸引了来自湖北、安徽的皮黄艺人加入,最终催生出京剧这个新的戏曲剧种。京剧界的学者普遍认为,从“徽班进京”到京剧诞生,经过了五六十年的演变,直到1840~1860 年之间,徽班的演出在剧目、声腔、音韵、表演等方面才形成了有异于其他剧种的鲜明特色,世上才有“京剧”,而“京剧”的名称,则出现得更晚。
  京剧诞生之前,满清宫廷里的戏剧演出以昆曲为主。昆曲是典型的文人艺术,它在文学、音乐和表演这三大艺术门类所达到的不菲成就,都足以代表汉族雅文化的艺术巅峰。昆曲在名义上同时得到宫廷与文人的高度推崇,然而始终没有得到普通民众的认可。随着汉代以来大一统的汉文化占据绝对统治地位的格局,逐渐让位于错综复杂的新的多元文化格局,在戏曲领域,京剧代昆曲而起。京剧是满汉文化、雅俗文化和南北文化交融的结果。从家国情怀、公案神魔到儿女私情,都是京剧所擅长表现的题材,文人士大夫所倡导与坚守的文化价值和美学趣味,民间伦理道德以及审美取向,还有皇家贵胄的生活方式与文化偏好,都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体现。所以说京剧是中华文明发展到清代时集大成的产物,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最奇特的结晶,是中华文明与文化传承最具完整性的载体。
  京剧成熟的标志,是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等老生行“三鼎甲”的出现。在这个时期,京剧拥有了它独特且成熟的声腔艺术,在剧目和表演两方面都形成了基本的规范,而且在发展过程中,汲取了南北雅俗诸多地方戏剧的养分,在老生、旦、花脸和小生等多个行当内,都形成了多个流派,因此迅速成为影响波及全国、拥有非常广阔的市场空间的大剧种。
  从程长庚等“三鼎甲”到谭鑫培,是京剧第一个全盛时期,而从谭鑫培到梅兰芳等“四大名旦”,京剧进入第二个黄金时代。市民社会的发育、女性观众的增加以及现代传媒的影响,为这个时代的京剧注入了新的动力与内涵,“四大名旦”几乎成为谭鑫培之后京剧最响亮的招牌,尤其是梅兰芳的声誉,超过了当时中国的任何一位表演艺术家。
  京剧对于中国文化的意义,远远超越了单纯欣赏技艺表演的娱乐层面,它实际上是中华民族的表演艺术发展到昆曲之后形成的又一座奇峰。
  (摘编自傅谨《梅兰芳与京剧之美》)
  5.下列对于“京剧”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京剧用扮演的方式,通过戏剧人物音乐化的演唱和程式化的虚拟表演,为观众讲述一个文学化的戏剧故事,是我国最重要的戏曲剧种。
  B.京剧界学者普遍认为京剧诞生于1840~1860年间,在它刚诞生之时还没有用“京剧”一词来为它命名。
  C.京剧的表现题材很广泛,它较好地体现了文人士大夫倡导与坚守的文化价值和美学趣味、民间的伦理道德和审美取向以及皇家贵胄的生活方式与文化偏好。
  D.“三鼎甲”的出现是京剧成熟的标志,从“三鼎甲”到谭鑫培,是京剧的第一个全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