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9740字。
2009届安徽省肥西县花岗中学语文学科高考模拟试题
第|卷(阅读题,共66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小题。
中国书法简史
在历史长河中,中国的书法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艺术语言,在历史的嬗变中释读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由于书、画创作所采用的工具与材料具有一致性。《历代名画记》中谈论古文字、图画的起源时说:“是时也,书、画同体而未分,象制肇创而犹略,无以传其意,故有书;无以见其形,故有画”。因此书画具有同源的可比性,但以后的发展状况是以互补的独立性发展变化的。中国书法艺术的形成、发展与汉文字的产生与演进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连带关系。究竟什么是“书法”呢?我们可以从它的性质、美学特征、源泉、独特的表现手法方面去理解。书法是以汉字为基础、用毛笔书写的、具有四维特征的抽象符号艺术,它体现了万事万物的“对立统一”这个基本规律,反映和谐的人文精神,又反映了人作为主体的精神、气质、学识和修养。中国书法有深厚的哲理性,而众多名家的书法正是从这个层面进入的。用人生的感悟去创作,又以书法的语言去表达生命状态。中国的书法追求以形入神,写神与传神是书法的最高境界。无论是楷书、行书还是草书,都是笔画线条的飞舞,是书法家表达审美、理想的一种语言。。
中国文字起源甚早,把文字的书写性发展到一种审美阶段——融入了创作者的观念、思维、精神,并能激发审美对象的审美情感,就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书法。据记载,这当在汉末魏晋之间(大约公元2世纪后半期至4世纪),当然,这样说并不是忽视、淡化甚至否定先前书法艺术形式存在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中国文字的滥觞*、初具艺术性早期作品的产生,无不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和时代性。就书法看,尽管早期文字——甲骨文,还有象形字,存在同一字的繁简不同,笔画多少不一的情况。但已具有了对称、均衡的规律,以及用笔(刀)、结字、章法的一些规律性因素。而且,在线条的组织,笔画的起止变化方面已带有墨书的意味、笔致*的意义。因此可以说,先前书法艺术的产生、存在,不仅属于书法史的范畴,而且也是后代的艺术形式发展、嬗变中可以借鉴与思考的重要范例。
中国的历史文明是一个历时性、线性的过程,中国的书法艺术在这样的大时代背景下展示着自身发展的风貌。自书法的萌芽时期(殷商至汉末三国),文字经历由甲骨文、古文(金文)、大篆(籀文)、小篆、隶(八分)、草书、行书、真书等阶段,依次演进。在书法的明朗时期(晋南北朝至隋唐),书法艺术进入了新的境界。由篆隶趋从于简易的草行和真书,成为该时期的主流风格。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出现使书法艺术大放异彩,他的艺术成就传至唐朝,倍受推崇。王羲之书法主要特点是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极富有观赏价值。后人评曰:“飘若浮云,矫如惊龙”。他把汉字书写从实用引入一种注重技法,讲究情趣的境界,标志着书法家不仅发现书法美,而且能表现书法美。同时,唐代一群书法家亦蜂拥而起,如:虞世南、欧阳询、楮遂良、颜真卿、柳公权等大名家。在书法造诣上各有千秋、风格多样。
在三国、两晋、南北朝发展的基础上,唐代的书法理论更加精密、完善。如:孙过庭的《书谱》、张怀瓘的《书断》、《书仪》及张彦远的《法书要录》等,都被后人奉为准则,对后世书论的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五代、宋、辽、金、元的书法理论是对晋、唐时期书法的追述与继承,这一时期由于战乱和政局不稳,书法呈现出复杂局面。书法家转向以书法抒发个人的情感意趣的轨道,追求禅悟者的心境。这一时期出现了北宋的“宋四家”,元代的赵孟頫等名家。书法理论也获得了发展,出现了如《墨池篇》、《书史》、《宣和书谱》、《翰墨志》、《广川书跋》、《法书考》、《翰林要决》等理论著作。
明代书法艺术基本上是继宋、元帖学书法而加以发展。此时也是名家辈出、各领风骚。书法理论也比前代更有成就,《书筏》、《艺舟双楫》、《书概》、《广艺舟双楫》等理论著作相继产生。
明清的书法作品如同绘画一样传世、遗留的较多。中国历代书法绘画作品古道雅风,雄劲苍茫,渲染着中华文化的昂扬张力。至迟从魏晋以来,一直被历代宫廷和民间作为艺术品珍藏起来,成为人们的精神食粮。(有删改)
【注】*滥觞:①名江河发源的地方,水少只能浮起酒杯,比喻事物的起源。②动起源:词~于唐,兴盛于宋。
*笔致:书画、文章等用笔的风格:~高雅
1、根据文意,下列说法错误的两项是( )( ) (5分)
A.中国书法艺术的形成、发展与汉文字的产生与演进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连带关系。
B.汉末魏晋之前,还谈不上什么书法艺术。
C.由篆隶趋从于简易的草行和真书,成为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主流风格。
D.中国的书法艺术的形成是一个历时性、线性的过程
E.唐代的书法理论对后世书论的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2、下面对书法艺术的认识,符合艺术形式和艺术语言独特性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书法艺术的形成、发展与汉文字的产生与演进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连带关系。
B.把文字的书写性发展到一种审美阶段。
C.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和政局不稳,书法呈现出复杂局面。
D.中国的书法作品,至迟从魏晋以来,一直被历代宫廷和民间作为艺术品珍藏。
3、请分条列出书法艺术在发展过程中,怎样体现人作为主体的精神、气质、学识和修养。(至少列4点)(5分)
4、从第2、3段看,中国书法艺术的“和谐”,涉及书法艺术的哪些特点?(3分)
二、古诗文阅读(本大题8小题,共35分)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古之善赏者,费少而劝众;善罚者,刑省而奸禁;善予者,用约而为德;善取者,入多而无怨。
赵襄子围于晋阳,罢围而赏有功者五人,高赫为赏首,左右曰:“晋阳之难,赫无大功,今为赏首,何也?”襄子曰:“晋阳之围,寡人社稷危,国家殆,群臣无不有骄侮之心,唯赫不失君臣之礼。”故赏一人,而天下为忠之臣者莫不愿忠于其君。此赏少而劝善者众也。
齐威王设大鼎于庭中,而数无盐令曰:“子之誉日闻吾耳,察子之事,田野芜,仓廪虚,囹圄实。子以奸事我者也。”乃烹之。齐以此三十二岁道路不拾遗。此刑省奸禁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