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0100个字。
中考语文第二轮复习教学案(说明文阅读)
知识梳理
一、用问答式复习说明文的有关知识。
1、什么是说明文?说明文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
说明文是以说明这种表达方式为主,按照一定的要求解说事物或事理的文章。
2、常见的说明文有几种类型?本册课文中有哪几个单元哪些课文是说明文?
A、事物(形状、构造,发展变化)B、事理
3、阅读说明文一般要抓住几个方面?
A指明说明对象及其特点,B、理清说明的顺序,
C、掌握说明的主要方法,D、体会语言的准确性。
二、复习阅读说明对象及其特点、说明顺序的方法。
1、说明事物必须抓住事物的特点。什么是事物的特点?事物的特点是事物相互区别的标志。
2、指出《宇宙里有些什么》、《核舟记》、《活板》、的说明对象及其特点。
A、《宇宙里有些什么》:宇宙:物质的、无穷无尽的、运动发展的。
B、《核舟记》:核舟:体积小、雕刻内容多、技艺巧。
C、《活板》:活板印刷:活。
3、怎样把握说明对象的特点?
题目:《活板》:活。
4、怎样指出文段或文章的说明中心(主要内容)?
如:《宇宙里有些什么》第12—17段的主要内容。说明宇宙是无穷无尽的。
方法:说明中心=说明对象(宇宙)+特征(无穷无尽)
注意:如果一段说明文将说明对象分成几个部分分别说明或列点说明某一对象的特征,概括时不可以偏概全。如:《向沙漠进军》第五段的说明中心。抵御风沙袭击的方法是培植防护林,培植草皮。
5、我们学过的说明顺序有哪几种?每种还有哪些小类?以学过的课文为例说明。
⑴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多在建筑物的结构,如上下、远近、左右、内外、东西南北中等。如《核舟记》:头—舱—尾—背。
⑵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多在事物的发展变化,如《活板》:唐—宋—升死;《中国石拱桥》:古—今。
⑶逻辑顺序:说明事理多说明事物的内在联系。A先总说后分说:总—分:《向沙漠进军》第4、6段;分—总:《宇宙里有些什么》第3—6段;总—分—总:《中国石拱桥》第5段赵州桥,《核舟记》全文,《电子计算机的多种功能》全文。B、先主要后次要:《向沙漠进军》第5段。C、先原因后结果:《中国石拱桥》第9段。D、由现象到本质:《什么是生态平衡》。E、由整体到局部:《中国石拱桥》第6段卢沟桥。
注意:⑴时间顺序:有表示时间的词语,如:朝代、数字等。
⑵空间顺序:有表示方位的词语,如:上下、远近、左右、内外、东西南北中等。
⑶同一篇文章全文或各部分均可有几种不同的说明顺序,应分别指出。
6、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意、层意。
⑴把握该段(篇)说明的中心和重点,分析思路。
⑵概括要全面,要抓住重点,语言要简洁,格式为:说明了什么。
⑶划分标准要统一,或按时间或按空间或按逻辑。如,总分总结构分三层,总分、分总结构为两层。
三、复习说明方法。
1、学过的说明方法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⑴下定义:用简洁的语言科学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如等边三角形是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如银河系的定义)
⑵举例子:举一些通俗易懂、有代表性的例子说明事物或事理。
⑶分类别:按一定的标准,不能有从属或交叉关系,要把集合中的所有内容都分完。如人分为男人、女人。(如《宇宙里有些什么》中第3-5段大、小、中恒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