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100字。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释词理文,探“乐”之由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一谈起书法,人们肯定会说到书圣王羲之;一说到王羲之,人们必定会想到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也叫《兰亭集序》)。王羲之不单单书法写得好,其实他的诗文同样写得好,只是因为唐太宗的推崇,书名盖过了文名。不信?让我们走进他酒后一挥而就的文章《兰亭集序》看个究竟。
二、梳理文义,积累词句
(一)听师范读,初步感知
1.请同学们听老师配乐朗读课文,感受一下是不是好文章。同时请注意投影上生字的读音。(PPT)
癸(guǐ)丑会稽(kuàijī)
修禊(xì)激湍(tuān)
流觞(shāng)曲水游目骋(chěng)怀
夫(fú)人之相与放浪形骸(hái)
趣(qǔ)舍万殊临文嗟(jiē)悼
一契(qì)齐彭殇(shāng)
2.学生听教师朗读后说原初感受。
(二)梳理文义,积累词句
过渡:要看明白是否真的是好文章,我们还需要走进文本。要走进文本,首先要理解文章字面意思。
1.下面请同学们结合注释,边读边口译,看能否大致看懂全文。若有看不懂的,请做好标记,十分钟后提交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2.学生借助注释,自读并口译全文。
3.提交疑难词句,共同解决。
4.再次口译全文后抽三位中等水平学生分别口译一二三段文字,其他学生认真听,并及时纠正口译不当之处。
5.分类归纳,积累字词。(PPT略)
三、梳理文路,探“乐”之由
过渡:通过刚才的释词阅读,同学们有没有感觉到文章的情感脉络?接下去让我们再次走进文本,梳理一下文章的情感脉络。
(一)朗读全文,感“情”之变
1.学生齐读全文,要求读后画出表明作者情感的词。
2.根据学生朗读情况作简评,然后交流画出的表明作者情感的词语,教师板书:“乐也”→“痛哉”→“悲夫”。
(二)研读首段,探“乐”之由
1.自由研读第一段,请具体说说“信可乐也”“乐”的理由是什么?
2.请学生具体说说“乐”的理由:
学生述说教师补充归纳整理如下。(宋体字投影,楷体字为教师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