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6700字,答案为扫描版。
  秘密★启用前    【考试时间:5月15日09:00~1l:30】             制作:李老师
  云南师大附中2009届高考适应性联考卷(八)(全省联考)
  语    文
  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1卷1页至3页,第Ⅱ卷3页至4页。考试结束,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1卷(选择题,共3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本试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桔梗(jú)   相机行事(xiàng)  歼灭(jiān)    绠短汲深(gěng)
  B.尽管(jǐn)   流水淙淙(cóng)  应届(yìng)    白雪皑皑(ái)
  C.差池(chā)  远见卓识(zhuō)   旋转(zhuàn)  书声琅琅(1áng)
  D.分外(fèn)  呕心沥血(ōu)     油脂(zhī)    一叶扁舟(piān)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有的高校毕业生竟然把精通CS写进了自己的求职简历。教育专家认为,此举无可厚非,社会上存在着多样复杂的需求,这样的新设想无疑为求职毕业生带来了更多的期待。
  B.欧盟委员会2日强烈批评美国参众两院谈判代表近日同意的在今后5年对本国农业进行大幅补贴的计划,认为这个计划违背了其在多哈会议上作出的承诺,是一种反复无常的做法。
  C.希拉里以美国首位女性总统竞选者身份出现,自然赢得了不少女性选民的青睐,同时有当过总统的老公在旁敲边鼓,无疑会获得美国不少政界人士的支持。
  D.近日,在新浪网牵头组织的一次“印象之十大香港名人”评选中,香港艺人刘德华以明显优势夺魁,连香港首富李嘉诚,武侠文学宗师金庸也望其项背。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为方便农村群众看病就医,特别是为解决偏远地方缺医少药、农民“看病难,看病贵”,北京市卫生局从大医院抽调了医术过硬的医生,每周深入农村开展巡回医疗服务活动。
  B.针对目前高中文理分科出现越来越早的趋势,教育部最近明确要求规范高中学生文理分科时间,从2008年秋季入学的新生开始,高中在第二年级末以前不得安排学生分科。
  C.由陆毅主演的电视剧《夜幕下的哈尔滨》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轰动效应,好评如潮,但是我看后却并不怎么喜欢。
  D.世人对伊朗核问题之所以倍加关注,不仅是因为它涉及核扩散问题和地区安全问题,还在于这个问题处理得好不好,会冲击世界的石油供应,危及能源安全。
  4.填人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在我们生存的这个地球上,恐怕没有哪个民族像中华民族一样,对土地怀有如此恒久深厚、无法割舍的情结。         ,           。         ,        。        。        。“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这句名言,是清代诗人汪文柏赞美宜兴紫砂陶土的诗句。
  ①取陶土之精华紫砂,融工艺与人文之精髓而成
  ②从土地里升华起来的中华文明
  ③当代著名诗人艾青的传世名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④而陶器中堪称千年国粹的当数宜兴紫砂壶了
  ⑤就是对这一“中华民族土地情结”生动而艺术的诠释
  ⑥其中与土地结合最紧密、也是最具有特色的文明产物,除了中华瓷器之外就是陶器了
  A.④①③⑥②⑤    B.②⑤⑥①④③
  C.③⑤②⑥④①    D.⑥④①③⑤②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所谓“世界性的儒学”,是指儒学置身于全球的学术话语或文明话语的浪潮中,在开放、传承、革新、转生等一系列重大过程中自我演进与发展——它不仅要承担“内在性”以传承和转生中华文明的使命,也要积极回应乃至主动推动“外在性”的不同学术体系的对话与不同文明体式的对话,为中华文明的发展提供历史理性,也为世界文明的发展提供深层智慧,从而获得它“世界性”的话语地位与思想意义。
  儒学要获得“世界性”的话语地位与思想意义,儒学就必须是“开放性”的。与十六世纪以来欧美思想学术的突飞猛进相比,这段时期的中国,自大儒王阳明之后,儒学数百年来都未再有过创造性的重大突破,乃至近代以来儒学的话语空间都在国势衰微以及西方话语强势下逐步萎缩甚至几于绝境。显然,儒学要在世界学术中占有一席之地并代表中华文明进行言说,就必须直面数百年来欧美思想学术的成就,对民主、法治、人权、市场等重大问题——予以自我吸收与化解;如果儒学对人类普遍性的重大问题都缺乏应有的回应或回答,那么中国儒学就不可能具有任何“世界性”而将自我“放逐”于人类生活之外并成为仅供学者们把玩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