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000字。
议论文的选材艺术
付增春
训练目标:议论文如何选取事实论据
【选材要求】:
一、选材要围绕中心。议论文写作审题固然要准确,但选材也很重要,在很多情况下,学生选材存在离心现象。所谓离心,即指偏离文章中心或段落中心。造成离心现象的原因一是运用材料不当,二是选材从根本上背离中心。选材如果不能围绕观点,那么整篇文章就会苍白无力,缺乏说服力。
二、选材要真实典型。议论文讲究让事实说话,事实胜于雄辩,因此选材要求真实。真实的材料才具有说服力,才能震撼人心;虚假的材料不仅不使人信服,反而会损害文章的立意,降低文章的水准。选材还应具备典型性。当我们从生活中选取材料时,生活呈现给我们的是一幅多色彩,多条块,多头绪的画卷。我们必须选择能充分地显示事物的本质规律的材料。这些材料必然能体现必然性,代表主流,因而能以一当十。至于体现偶然性,代表支流的以及不能完全反映本质规律的材料可以不选,即使选,也要略而写之。
三、选材要新颖生动。我们中学生在议论文写作中常犯的毛病就是选例俗滥。动辄就爱迪生,爱因斯坦,张海迪,因此文章缺乏灵动性。要做到选材新颖,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是旧材料可以从新的角度去分析,挖掘材料新的含义;二是尽量采用别人未用过或很少用的材料。这就需要我们平时多阅读,多关注,做细心人。要想使议论文生动,还需在选材时注入新鲜的“活水”。选择那些紧跟时代潮流,体现时代精神,反映现实问题的事例,那样文章会更具有时代气息,更具有说服力。审视芸芸众生,把握社会跳动的脉搏,使文章折射时代光芒。
【选材来源】:
一写议论文,我们常常搜肠刮肚,冥思苦想,最后迫不得已象挤牙膏似的,挤出一点点,材料仍是老例,文章干干巴巴。我们在这里不妨总结一下我们的选材途径:
1、源自课本中的事例和事理。
(1)、是入选课本的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事例。例如,2004年高考全国卷优秀作文《哀痛者•幸福者》,就运用了鲁迅先生《纪念刘和珍君》一文中的文学现象和事例。摘录如下:然而他们是幸福者吗?他们真的幸福快乐吗?我时常在心底叩问,按庸常者的思维方式,刘和珍们被校方开除,何来快乐!被执政者镇压,何来幸福! 于是我们不能不改换一种思维方式,以战士的思维方式去思考!刘和珍们确是幸福者,因为他们是信仰的拥有者。
(2)、是入选课本的文学作品的作者形象。在讲授新课时教师都会有作者简介或者补充有关作家的文章,这也可以成为我们选材的一个来源。例如:贝多芬甩开了尘世的喧嚣,在音乐的过度里尽情跳跃,居里夫人抛弃了名利的纷扰,在科学的过度里迈出了更深远的步伐;陶渊明忘却了世俗的黑暗,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