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3250字。
2009年龙岩市高中毕业班5月质量检查
语 文 试 题
本试卷分六大题,共12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考生做答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3.答题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字迹清楚。
4.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在答题卡上填写所选题目的序号。
5.保持卡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古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三小题)(6分)
(1)桑之落矣, 。(《卫风·氓》)
,余不忍为此态。(屈原《离骚》)
(2)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 。(杜牧《阿房宫赋》)
此情可待成追忆, 。(李商隐《锦瑟》)
(3)去来江口守空船, 。(白居易《琵琶行》)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韩愈《师说》)
(4)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青泥何盘盘, 。(李白《蜀道难》)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4题。
尚德缓刑书(节选)
(汉)路温舒
臣闻齐有无知①之祸,而桓公以兴;晋有骊姬之难,而文公用伯。近世赵王不终,诸吕作乱,而孝文为太宗。由是观之,祸乱之作,将以开圣人也。故桓、文扶微兴坏,尊文、武之业,泽加百姓,功润诸侯,虽不及三王②,天下归仁焉。文帝永思至德,以承天心,崇仁义,省刑罚,通关梁,一远近,敬贤如大宾,爱民如赤子,内恕情之所安而施之于海内③,是以囹圄空虚,天下太平。夫继变化之后,必有异旧之恩,此贤圣所以昭天命也。
往者,昭帝即世而无嗣,大臣忧戚,焦心合谋,皆以昌邑④尊亲,援而立之。然天不授命,淫乱其心,遂以自亡。深察祸变之故,乃皇天之所以开至圣也。故大将军⑤受命武帝,股肱汉国,披肝胆,决大计,黜亡义,立有德,辅天而行,然后宗庙以安,天下咸宁。
陛下初登至尊,与天合符,宜改前世之失,正始受命之统,涤烦文,除民疾,存亡继绝,以应天意。
臣闻秦有十失,其一尚存,治狱之吏是也。秦之时,羞文学,好武勇,贱仁义之士,贵治狱之吏,正言者谓之诽谤,遏过者谓之妖言。故盛服先生⑥不用于世,忠良切言皆郁于胸,誉谀之声日满于耳,虚美熏心,实祸蔽塞。此乃秦之所以亡天下也。方今天下赖陛下恩厚,亡金革之危、饥寒之患,父子夫妻戮力安家,然太平未洽者,狱乱之也。
注:①“无知”春秋时齐公子,“骊姬”晋献公宠姬,“诸吕”汉代吕后等人,以上诸人均为专权作乱之人。②“三王”指夏禹、商汤、周文王。③“内恕”句义为用宽恕的情怀对待全国各地的百姓。④“昌邑”人名,汉武帝第五子。⑤“大将军”指汉代大将军霍光。⑥“盛服先生”指儒生。一说为“盛服先王”。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省刑罚,通关梁 省:反省
B.昭帝即世而无嗣 嗣:子孙
C.此贤圣所以昭天命也 昭:表明
D.方今天下赖陛下恩厚 赖:仰赖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作者善于用史实来佐证自己的观点。他认为祸变往往是上苍为圣人开辟道路而产
生的,为了说明这一点,文章开篇连续用了三个史例来加以说明。
B. 文章第一自然段叙说孝文帝继位以后能深谋远虑,以仁德治理天下,尊重贤人关
怀百姓,社会安定,论证“尚德缓刑”之必要性,体现了文章论证有力的特点。
C. 作者认为每一个刚刚登位的国君都应该纠正前代的错误做法,精简繁文,使政通
令畅;清空监狱,解除牢狱之灾。这样既符合民情,又顺应天意。
D. 作者尊重历史,立足客观现实,对当今皇上既肯定其登位是顺应天道,更劝诫其
应借鉴历史教训,表达了希望皇上用“仁德”治理社会的恳切之心。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①黜亡义,立有德,辅天而行,然后宗庙以安,天下咸宁。(5分)
②羞文学,好武勇,贱仁义之士,贵治狱之吏。(4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5题。
龙门①山色
(明)翟廷蕙
翠削芙蓉②列画屏, 水分双影蘸秋清。
炎凉物态随时变, 独尔高寒不带情。
①洛阳南郊东西两山对峙,伊水中流,形若门阙。隋唐时遥对皇宫南门,又称龙门。
②芙蓉:莲花的别名之一。
5. 本诗第三、第四句是如何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请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6分)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