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26道题,约7700个字。
婺城区语文调研试题
说明:1.全卷共四大题,24小题满分120分,其中卷面书写4分。测试时间120分钟。
2.答案必须用蓝色或黑色钢笔做在答题卷上,做在试卷上无效。
一、语文知识积累及运用(21分)
1.阅读下面材料,并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
①古希腊神话的光芒在圣火点燃的那一刹,又一次把奥运的精神照亮。②古老与现代并存的北京在2008年的奥运会上,更显出中华民族泱泱大国的气度与辉huáng( ▲)!③这是一个不眠之夜,当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绚丽的烟花在鸟巢上空zhàn( ▲)放时,这个夜晚属于腾飞的中国,这份喜悦属于全世界华人。④奥运会开幕式气势恢弘,独具匠心,这是一场以史为经,以璀璨的文化遗产为纬的视觉盛宴,它巧妙地展示了和为贵、刚柔相济、天人合一,含蓄地表达了和平发展、建设和xié( ▲)世界的“中国之声”,艺术地再现了华夏文明的博大精深。⑤这梦幻神奇的开场,招示着奥运精神将在这里升腾飞扬;普罗米修斯的火种在这里弥漫重光!
(1)请根据拼音和语境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
①辉huáng( ▲) ②zhàn( ▲)放③和xié( ▲)
(2)第⑤句有一个错别字,找出来并改正。(1分)
▲改为▲
(3)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改正。(2分)
▲
2.古诗文名句填空。(7分)
①▲,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②出淤泥而不染,▲。(周敦颐《爱莲说》)
③▲,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孟子•滕文公下》)
④唐代诗人陈子昂《送魏大从军》诗中“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借“燕然勒功”的典故,表达了对友人的勉励之情。我们学过的古词中,亦有借此典故,表达作者报国思乡之情的句子:▲。
⑤古人常借各种自然事物表白心志。陶渊明在《饮酒》中见菊花自生闲适之情:“采菊东篱下,▲”;李商隐在《无题》中借春蚕表情达意:“▲,蜡炬成灰泪始干”;龚自珍以落红自喻:“落红不是无情物,▲”。
3.名著阅读。(3分)
“鲁达看时,只见郑屠挺在地上,口里只有出的气,没了入的气,动掸不得。鲁提辖
假意道:‘你这厮诈死,,酒家再打!’只见面皮渐渐的变了。鲁达寻思道:‘俺只指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拔步便走,回头指着郑屠尸道:‘你诈死!酒家和你慢慢理会!’一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街坊邻舍并郑屠的火家,谁敢向前来拦他。鲁提辖回到下处,急急卷了些衣服盘缠,细软银两;但是旧衣粗重都弃了;提了一条齐眉短棒,奔出南门,一道烟走了。”这段话出自我国古典名著《水浒传》其作者是▲。这段话所描写的情节是▲,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鲁达性格中除了嫉恶如仇、刚强勇猛之外还有▲的一面。
4、综合性学习。(5分)
金华婺剧,是我省最具特色的地方剧种之一,是浙江中西部最受群众欢迎、最有代表性的文化活动之一。它源远流长,已在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在,我们一同走进八婺文化的瑰宝——婺剧天地,去感受它博大的内涵,去品味它悠长的韵味。
(1)活动一:看剧照,选剧目。(2分)
仔细看下面两幅剧照,把相应内容的序号填入对应的横线上
① ②
A.《牡丹对课》B.《昆仑女》C.《断桥》D.《僧尼会》
① ▲②▲
(2)活动二:入梨园,改对联(1分)
下面是一副镌镂在婺剧戏台上的对联。根据对联有关知识,调整下联内容,使之与上联内容相对,结构工整。
上联:一部廿四史,演成今古奇传,英雄事业,儿女情怀,都付与红牙檀板;
下联:美人钗钿,百年三万场,名流裙屐,谁和得白雪阳春,留此春秋佳话。
▲
(3)活动三:赏婺剧,谈看法(2分)
针对“婺剧进校园”这一活动,班里同学议论纷纷,褒贬不一,你是怎么看的?请简述理由。
▲
二、现代文阅读(26分)
(一)阅读下面一篇文学作品,完成5-10 题。(15分)
木格花窗里的眺望
李汉荣
①窗是松木做的,阳光照射的时候,惊喜的窗棂就飘出特有的清香。这是我们能够嗅到的乡村气息的一部分。植物的灵魂遍布生活的每一个细节:桐木的门、桦木的椽、榆木的门礅、盛米的椴木勺、舀水的葫芦瓢。就连脾气难免尖刻的菜刀也有着柔和的柳木把柄……这一切合并成一种浑厚的气息,这是民间的气息,也是古老中国的气息。
②就这样,一部分松木来到母亲的生活,以窗的形式帮助着母亲,也恰到好处地把一部分天空、一部分远山引进了她的日子。到了夜晚,则把一部分月光、一部分银河领进了她的屋子、她的梦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