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8920字。
  《城南旧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了解作者以及《城南旧事》相关剧情;
  2. 结合特定的剧情,了解人物语言的潜台词,正确认识和评价剧中人物;
  3. 理解本剧以心理情绪为内容主体,以画面与声音造型为表现形式的“散文化影片”的风格;
  4. 品味流畅、朴素、简约的个性化语言;领略本文以舒缓的节奏、象征、含蓄、对比、重复等艺术手法创造出的一种近乎中国水墨画般的宁静、淡泊、简约的意境;
  5. 体味文中那种淡淡的哀愁,浓浓的乡思之情。
  教学重点:
  1. 启发学生结合特定的的剧情,了解人物语言的潜台词,正确认识和评价剧中人物;
  2. 引导学生感受剧中音乐对人物情感和心理变化的烘托作用及其在故事叙述中的结构作用;
  3. 体味文中那种淡淡的哀愁,浓浓的乡思之情。
  教学难点:
  1. 品味流畅、朴素、简约的个性化语言;领略本文以舒缓的节奏、象征、含蓄、对比、重复等艺术手法创造出的一种近乎中国水墨画般的宁静、淡泊、简约的意境;
  2. 体味文中那种淡淡的哀愁,浓浓的乡思之情。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回忆童年)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我们每个人的童年经历也是各不相同的。童年中让我记忆最深刻的是和小朋友到瓜田里捉萤火虫,成群结队在小巷中玩“兵捉贼”的游戏,和小女生们在校园里玩“盖房子”的游戏。可以说,我的童年是快乐的,无忧无虑的。同学们的童年又是怎样的呢?老师十分好奇,哪位同学也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童年生活?
  (学生回忆童年)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但并非每个人都能把自己的童年经历,写成一首动人的诗篇,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城南旧事》这篇课文,看看作者是如何把主人公的童年经历呈现给读者的。
  二、 走近作者,走进《城南旧事》
  请大家打开课本P85,看注释1。
  作者林海音,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是台湾现代女作家。
  林海音于1918年3月18日出生在日本大阪,不久就返回台湾,当时的台湾已经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其父不甘心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小英子即在北京长大。(口头介绍)
  林海音的创作是丰厚的。著有散文小说集《冬青树》、长篇小说《晓云》、短篇小说集《城南旧事》等。自1957年起,林海音陆续写回忆童年的小说,《惠安馆》《我们看海去》和《爸爸的花儿落了》等五个短篇。故事各自独立,但在时空、人物、叙述风格上连贯,组成了系列。1960年以《城南旧事》为书名结集出版,并未引起社会关注。20年后,被大陆引进,拍成电影,一夜誉满天下。《城南旧事》曾在47个国家放映,获过多项国际大奖。
  故事梗概
  《城南旧事》全剧以小英子所遇到的三个生活小故事作为骨干组成。通过小英子那双纯真无邪的眼睛,观察到发生在老北京四合院内外的一切:有失去爱情和孩子后得了疯病的秀贞;有“说不清是好人还是坏人”的“小偷”;有善良而命苦的保姆宋妈等......这些人的经历和命运,看似各不相干,但都发生在善良的英子寻找友谊的际遇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选自《城南旧事》中的第二个故事。
  三、整体感知课文: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