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6020个字。
  古诗词教学与复习
  河南省扶沟县曹里二中冯建辉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今后工作和继续学习,对于宏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提高国民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
  语文教学必须贯彻国家教学的教育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联系现实生活,加强语文实践,提高教学质量。
  一、《课标》对古诗词的条文要求: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词,养成默读的习惯,并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500字左右)。初步掌握精读和略读的方法。
  2、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古诗词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古诗词名篇。
  3、整体感知古诗词,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或疑问。
  二、文体特点:
  古诗词压韵、整齐,语言简练,但却能表达出诗的境界,能让人体会诗人的感情,并且朗朗上口,容易记忆,而且讲究对偶,被世人所欣赏.,也深受初中师生的青睐。
  三、中招考点:
  近年来对古代诗词的考查要求是:
  1、了解文体知识,背诵诗词名句。
  2、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3、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四、阅读方法解析:
  要很好地鉴赏古诗词,必须辨别不同题材的诗词,能对具体的诗词作出准确的判断,常见的有如下几种题材的诗:
  1、爱情诗,这是以爱情(包括悼亡)为题材的诗,也称“情歌”、“闺怨诗”。爱情诗自《诗经》起,源远流长,主要描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或抒发离别相思之情。如《兼葭》、《迢迢牵牛星》、《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等等。
  2、讽刺诗,这是以嘲讽或劝喻手法,揭露社会黑暗、世态炎凉,表达人民或正人直士呼声的诗歌,亦称“讽喻诗”,有时也称“政治讽刺诗”。讽刺诗同样源远流长,自《诗经》起直到现代从未消失。如《硕鼠》、《伐檀》、《题临安邸》(南宋•林升)等等。
  3、哲理诗,这是一种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的诗歌。有的点明主题,有的含而不露,引人思考。著名的如苏轼的《题西林壁》等。此外,有些诗本身不是哲理诗,只是其中有的诗句富有哲理,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等,这类诗不归入哲理诗范畴。
  4、送别诗,这也是最早出现、最为常见的题材之一,主要抒写离情别恨,或用以激励劝勉,或用以表达深情厚谊,或用以抒发别离之愁。因为送别常与登山临水相联系,故又称“山水送别诗”。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别董大二首》(高适)等。
  5、记行诗又称记游诗、行旅诗。这类诗或描述个人游历见闻感受,或表现思亲怀乡之情,叙事与抒情相结合。其内容描写离不开山水,所以又称“山水记行诗”。这与纯粹的山水诗略有区别,是“以记行抒情”为主的。如马致远的《秋思》,只作记行诗,不可视作山水诗。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