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930字。教学目标:
  1、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出来的主观感情,学习本文以情驭景、借景抒情的写法。
  2、体会作者笔下秋的意境,品味课文中精到细腻的语言。
  3、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语言鉴赏能力及掌握运用语言表达的一些技巧。
  教学重点:
  加强朗读,提高语言鉴赏能力及掌握运用语言表达的一些技巧。
  教学难点 : 
  体会作者对故都的秋的赞美之情及文中流露出的悲凉伤感之音。
  教学方法:
  1、美读法。反复诵读,体味意境。
  2、组织讨论法。如对“清、静、悲凉”等秋的特点的深层把握。
  教学安排: 
  二课时
  教学步骤
  第 一 课 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秋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又是一个成熟的季节,也是四季中意蕴最丰富的季节,独立于橘子洲头,看到的是“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万类霜天竞自由”,秋日里,毛泽东读到的是壮丽;“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秋风中,杜甫读到的是悲凉;“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秋雨里,柳永读到的是凄苦……美学家说“一片自然风景就是一个心灵世界”,今天,我们就从《故都的秋》走进郁达夫的心灵世界,看看他之于秋,品味到的又是什么——
  二、解题
  1、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学生介绍,老师补充,学生择要记录)
  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代表作小说《沉沦》(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本小说集),《春风沉醉的晚上》,散文《故都的秋》,《北平的四季》等。他的作品风格清新,抒情浓烈,有感伤情调,有时流露出颓废色彩。
  本文写于1934年8月,那时由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