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小题,约12430字。
  烟台高考适应性练习(三)
  高三语文试题
  说明:
  ①本试题分第I 卷和第Ⅱ卷。第I卷为单项选择题,答案涂在答题卡上(或写在答题纸开头的“第I卷答题表”中);第Ⅱ卷为各类题型,答案写在答题纸上。考试结束只收答题卡和答题
  纸。    
  ②本试题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为150分。
  第I卷(选择题  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慰藉(jiè )    木讷(nà )    改弦(xián)更张    毗(pí)邻而居
  B.颤(chàn)栗   果脯(fǔ)      探本溯(sù)源     疾风劲(jìng)草
  C.盎(gǔ)惑     胡诌(zhōu)    鞭辟(pì)入里     纤(xiān)尘不染
  D.脚踝(huái)   讣( fù)告      揠(yà)苗助长     牟(mù)取暴利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诋毁    想当然    韬光养晦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B.销赃    敲边鼓    自行其是    风生鹤唳,草木皆兵
  C.炫耀    讲意气    怦然心动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D.洽谈    破天荒    先发治人    为渊驱鱼,为丛驱雀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
  A.影视明星代言虚假广告虽为舆论所不耻,但身为公众人物的他们依然乐此不疲,
  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可以轻易找到借口,开脱责任。
  B.在海子留存的300多首抒情诗中,《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被人们广为传颂的诗  
  篇,同时也是被人们极容易误读的诗篇。
  C.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农民群众的代步工具也鸟枪换炮,由自行车换成了摩
  托车,甚至小汽车,节能环保的电动车也备受青睐。
  D.尽管目前金融危机让部分企业减少了人才的需求量,但一些大中型企业从长计议,
  借机进行人才储备,有针对性地吸纳专业后备人才。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在1月14日到2月25日的43天时间全部出台,其产业覆盖
  面之广,扶持力度之大,在中国经济发展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B.在金融领域,能否进一步规范各种金融衍生品的产生及其交易,确立有效的监控
  体系,是预防金融危机的发生和减少危害的关键。
  C.随着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西藏婴幼儿死亡率大幅减少,人均寿命不断提高,西
  藏总人口已由1959年的122.8万人增加到2008年的270万人。
  D.山东省“12355青少年心理康复专家志愿团”一行12人日前奔赴四川灾区,对对
  口支援的北川羌族自治县受灾青少年进行心理康复治疗。
  5.下列语句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近年来,有关学术不端的消息时有所闻
  ②或者干脆与当事人划清界线,以示与己无关
  ③相反,还有可能百般抵赖,袒护当事人
  ④学术不端是学术界的一大顽疾
  ⑤人们在痛恨学术不端行为的同时,对某些当事人所在单位也表示失望
  ⑥因为在学术不端被人知晓、批判时,这些单位很少主动站出来承担责任
  A.①⑤⑥③②④    B.①④⑤⑥②③    C.④①⑤⑥③②    D.④⑤⑥③②①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6~8题。
  越窑的鼎盛
  商周时期,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河南、河北、山西和以长江流域为中心的江苏、江西、湖南、湖北和浙江等地区都出现了原始瓷。但到东汉时期,浙江上虞地区的原始瓷最终发展成真正的瓷器。这就是越窑早期的青瓷。三国两晋是越窑的大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的越窑产品与此前相比,烧制技术已经成熟,胎釉结合更加紧密,釉质也明显提高。至唐时,慈溪上林湖地区成为越窑的另一生产中心,越窑在这时进入兴盛时期。“陶至唐而盛,时有窑名。”越窑一名也正式出现于此时。到北宋初期,越窑烧制达到鼎盛,窑业规模巨大,产品质量精美。北宋中期越窑逐渐衰落,南宋时停烧。
  为了提高每次烧窑产量,越窑在早期采用了明火叠烧和坯件对口合烧。唐代晚期,匣钵开始在烧瓷中应用。瓷器在匣钵中装烧,避免了过去采用明火叠烧落砂、窑渣及烟灰对瓷器造成的不良影响,使瓷器釉面光洁无斑,质量大为提高。唐代虽然采用了匣钵技术,但更多的却是匣钵多件烧造,只有少数产品采用匣钵单件罩烧。五代末北宋初,匣钵单件罩烧成为主要烧造方法。这种方法与匣钵多件罩烧相比无疑又是一种进步。上林湖寺龙口窑址发掘之后,人们发现了这种匣钵烧造技术的原理:装烧时,由于匣钵接口处涂了一圈釉,匣钵内的空气可以通过接口处透出;冷却之后,由于釉层的凝结,外面的空气不能进入匣钵之内,从而保证了匣钵内的还原气氛,使得烧制出来的瓷器釉色青翠莹润。有人认为,这种技术是“秘色瓷”“神秘”的真正原因。
  细划花装饰流行也是越窑鼎盛的重要标志。早期的越窑青瓷多光素无纹,常以莹润的釉
  色和优雅的造型赢得市场的青睐。但到五代末北宋初,以上林湖为中心的越窑细划花装饰流
  行。这些细划花装饰线条流畅,纹饰简洁,釉色莹润无瑕,特别是多在碗盘等瓷器内底流行对蝶、鹦鹉、龙和双凤等纹饰。到北宋中期,刻划花装饰流行,虽然沿用细划花装饰,但是工艺远不及细划花精致完美,纹饰题材也大为减少。由于匣钵单件罩烧成本过高,这一时期采用了匣钵叠烧技术,产品质量与北宋早期的产品相比明显逊色。
  在慈溪上林湖寺龙口窑址中的窑具和瓷器上曾发现大量的铭文字款。如表姓名的“元
  记”、“王记”,表纪年的“太平”、“辛酉”等,其中表姓氏的经统计多属唐五代时期,这可能与唐代的“物勒工名”制度有关。唐末五代时期,出现了单字、两字和多字的字款铭文,文字内容不加限制。但是北宋早期,细划花纹饰流行,窑场主采用了匣钵单件罩烧技术。为了作为标记使用的字款必然受到约束,字款多被限制在瓷器器底之上,字数也被限制为单字,内容上往往只选一些吉语或与窑业相关的笔划较少的文字。受到规范之后的单字款铭文大量出现在瓷器上,也反映了窑场规模的巨大和窑业的兴盛。据统计主要有“大”、“上”、“永”、“辛”、“天”、“吉”、“千”、“供”、“子”、“内”、“丁”、“已”、“乙”等十三个字款。     
  6.下列关于越窑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越窑虽烧造近千年,但其鼎盛时期可谓昙花一现,虽维持时间并不长,但也能从
  遗存中找到鼎盛的标志。
  B.越窑从东汉起到北宋中期,经历了早期、大发展时期、兴盛时期、鼎盛时期和衰
  落时期。
  C.越窑虽然经历了多个不同时期,但正式有名称的时期是在兴盛时期的唐朝。
  D.在越窑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其烧造技术不断提高,烧造出来的瓷器的质量也不断
  提高。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