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110字。
《登高》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能在课堂上背出此诗;
2.掌握本诗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过程与方法:1.诵读贯穿——分初步朗读,听名家朗读,理解后朗读;
2.分组讨论——四人一组,两人一组等形式;
3.文本分析——作家介绍,写作背景,思想情感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够深刻体会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独的复杂情感和抱负无成的怅恨。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本诗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2.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和诗歌风格。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今天我很高兴第三次来到乍浦高中,第一印象,很气派,第二印象,还是很气派,第三印象,(生,很气派)稍微改了一下,加了一点文学性的东西,我的感觉一如从前。好,我们初次认识之后啊,我想更进一步地了解你们,那么以什么方式最好呢,我思来想去,最后还是觉得通过交流我们的思想是你我之间认识的方式。好,那么我们现在开始。
(一)导入
PPT展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师:我们先来看投影,我想请同学们和我一起朗读一遍,当然能背的同学就背一下…(朗读)…下面谁能告诉我,这首古诗写了一件什么事…(学生七嘴八舌或异口同声)…回忆兄弟,忆起了什么内容?对,登高,阴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民间有登高避邪的习俗。关于登高,王维是在异乡想像着故乡的兄弟们在登高时就唯独缺少了自己,因而倍感思念家中的亲人。
那么,今天,我们同样要提到登高这样一种习俗,但却是另外一位诗人的一篇佳作,题目就叫……登高(板书:登高)
(参考译文:常常想念家乡,而每逢欢庆佳节时,就更加思念家中的亲人。我在遥远的异乡想象着,今天兄弟们登高的时候,大家插戴茱萸,就少了我一个人。登高:阴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民间有登高避邪的习俗。)
(二)朗读入境
师:同学们,我们先把这首诗来一起朗读一下,初步体验诗的魅力。
(生集体朗读①个别学生朗读②) 点评
我想在学习这首诗的时候,你们肯定会将更多的情感投入进去的。相信到时候的你们,读的越来越好!
请大家说说,你对这首诗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生回答)
(三)以情入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