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1050字。
  湖北省2009届高考最后猜题、押题卷㈡
  语 文
  命题、审题:黄冈中学高三语文备课组  郭其贵        2009.5
  
  本试卷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非选择题用黑色墨水的签字笔或钢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部分,共36分)
  一、基础知识部分(本大题共5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未选、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僭越(jiàn)    鸟瞰(kàn)   殷红(yīn)    忍俊不禁(jīn)
  B.创伤(chuāng)  狡黠(xiá)   亲家(qìng)   未雨绸缪(móu)
  C.肖像(xiào)    濒临(pín)   扁舟(piān)   吹毛求疵(cī)
  D.蹊跷(xī)      肄业(yì)    狙击(jū)     所向披靡(mǐ)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泻密  怃然  别出新裁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B.沉缅  妥帖  亲痛仇快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C.贻误  厮杀  绵里藏针  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D.编篡  赡养  欢呼雀跃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句是
  A.季羡林老先生上课时旁征博引,还不时夹着所引史料的数种语言文字,这使得外语尚未过关、文史基础知识贫乏的学生,简直不知所云。
  B.我们兄弟姐妹几人,虽然个个普通、平凡,却都能安守本分、以善待人,辛勤持家、任劳任怨。凡此种种,都与父亲的耳提面命、言传身教直接有关。
  C.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表示:网络文学的兴起,使有写作欲望的人心态更自由、更平等,丰富了国人的精神生活,但它还是有良莠不齐的现象存在。
  D.韩国天才棋手李世石是一个胸无城府的少年,常常出言无忌,但令他没有料到的是,他必须为过于直率的性格付出代价。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人们常说“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但科学家研究发现,经常锻炼身体,有助于大脑的记忆力,甚至能增加新的脑细胞。
  B.所有参加这次会议的同志,无论男女老少,都被他清晰的思路、开朗的性格、乐观的情绪及坚定的信心深深地感染了。
  C.最近,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胜利闭幕。会议围绕以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为主题,研究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强、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
  D.12月28日10时,武汉长江隧道通车试运行,中华民族实现了“隧穿长江”的梦想。它的建成,标志着长江迎来了“江上架桥、水面行船、江底通隧”的“三维”时代。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A.由于回忆录和口述历史都以亲历、亲见、亲闻为基础,都以真实性为生命,所以有人把回忆录与口述历史乃至自传、自订年谱都视为同一范畴,归属为“亲历者叙述的历史。”
  B.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国的推广、某网站开展的“全民化孔子”的活动、争论不休的各地“祭孔大典”、电视剧《孔子》的选角……表明今年的“孔子”依然很“热”。
  C.作为传统国粹的京剧,究竟是即将成为“古董”,还是将与时俱进得以振兴?这是一个我们应该严肃面对的问题。
  D.桐城派的文章,内容多是宣传儒家思想,尤其是程朱理学,语言则力求简明达意,条理清晰,“清真雅正”。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与中华文明
  中华文明历史悠久,和谐观念的确立源远流长。在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基础的先秦典籍中,尤其是在儒家学说和道家学说中,对和谐观念已有明确论述,并给予了崇高评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谐的概念内涵十分丰富,外延无限广泛。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个人举止到国家行为,从产品交换到文学艺术,从思维方式到生活方式,无不追求和谐。饮食讲求五味调和,音乐讲求和谐之美,买卖讲求公平,故有“和售”一词……
  从历史文献的有关论述中,我们体会到,建设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是一项多层次、全方位的系统工程,需要层层推进、全面展开。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描绘了和谐社会、大同世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