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1100字。松滋四中2009年高考作文冲刺训练
高考作文常见问题及矫正方法
——高考作文最后一讲
松滋四中高三语文组周志军整理
一、审题欠准
【表现】或离开材料另起炉灶、或片面甚至错误地理解材料。
【措施】
熟悉材料作文一般形式,掌握其审题方法。
与话题作文、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相比,材料作文的审题难度最大,但有方法可循。材料作文是一种常见的作文形式,由作文材料和作文要求两部分组成。一篇短文、一条新闻、一个事件、一种现象、一则寓言,一张漫画、一首诗、一段歌词、一句格言、一个成语、一个典故等都可以成为作文材料;结合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是材料作文要求的常态。 材料孕育着文章的主旨,对要写的议论文而言,是作者提出论点的依据;对要写的记叙文而言,应是文章的中心思想。材料作文的审题一旦脱离了材料,或偏离了材料,就是审题欠准。
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以果溯因法、角度切入法、锁定关键词句法、领会作者意图法、联系实际法……有时,一则材料只有一种审题方法适用,有时有多种方法适用,有时几种方法综合使用,效果更佳,但前提都必须认真研读材料。请看近日大连市高三“双基”考试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阿富汗诗人乌尔法特在一篇题为“生活”的文章中说:“当一个牧羊人从山上下来,口干舌燥的时候,要是能够趴在河边痛饮一顿,那他就是最了解水的甜美的人。可是,另外一个人,尽管他坐在绿荫下的靠椅上,身边放着漂亮的水壶,拿着精致的茶杯喝上几口,也仍然品不出这水的甜美来。”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这是一个典型的材料作文,适用“以果溯因法”和“角度切入法”审题。
(1)运用以果溯因法:牧羊人最了解水的甜美的原因是他从山上下来,在口干舌燥的时候痛饮;另外一个人品不出水的甜美的原因是他坐在绿荫下的靠椅上,身边放着漂亮的水壶,拿着精致的茶杯喝上几口。通过鲜明而强烈的对比,不同境遇中对水的需求情况,把作者的思维从生活的表象引入哲理的思考中去:水,本无任何差别,然而没有饥渴感受的人,就享受不到水的甜美;只有饥渴难耐,才能了解水的价值。由此,我们想到,不经历艰难与险阻的考验,就体味不到生活的美好;不经历挫折与失败的折磨,就感知不到成功的喜悦;不经过奋斗与追求的历练,就享受不到成功的喜悦……这样,从材料到观点,从现象到本质,材料深刻的意蕴水到渠成地显现出来。
(2)运用角度切入法:①从牧羊人角度,可确定“需要方显价值”“绝境相逢幸福”“雨后阳光更灿烂”等立意;②从另外一个人的角度,可确定“安逸不解生活味”“珍惜拥有的”该立意必须与不能拥有时的无助对比着谈,才能契合材料等立意;③从牧羊人和另外一个人的角度:可确定“ 谁解清泉个中味”“破译生活的苦与甜” 等立意,通过正反对比,彰显论述的力量。(高中学生考试时写议论文的居多,本材料写成议论文或哲理散文更容易出彩)
对于新材料作文,一个完整的审题思维过程应包括以下五部分:
材料:一个人有一张出色的由黑檀木制成的弓。他用这张弓射得又远又准,因此非常珍惜它。有一次,他仔细观察它时,说道:“你稍微有些笨重!外观毫不出色,真可惜!——不过这是可以补救的!”他思忖:“我去请最优秀的艺术家在弓上雕一些图画。”于是他请艺术家在弓上雕了一幅完整的行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