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470个字。
  《朗诵》说课  
  保定市物探中心学校第三分校白丽宁  
  一、教学背景分析  
  1.学情分析  
  (1)学生基础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逐步过渡的阶段,他们有些自信而又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  
  在基本知识与技能方面,学生已了解朗诵的基本知识,对一些规律、方法,如怎样处理文本,朗诵的几种技巧的理论知识有所了解,能够初步朗诵文章。  
  (2)学生学习需要分析  
  学生在原基础上需要有独立思考、主动展示的机会,发表自己看法的机会,在知识能力方面缺乏整体把握文章和运用朗诵的能力,虽有理论体系,对于实践应用还是不全面。  
  2.教学内容的分析  
  朗诵可以陶冶性情,开阔胸怀,文明言行,增强理解,可以有效地培养对语言词汇细致入微的体味能力。因此,本课作为《朗诵》的第二课时主要以欣赏朗诵、体会朗诵、评价朗诵为主要内容, 利用 老师范读、学生展示,师生共同探究等环节,带领学生体会朗诵的奇妙和初步掌握朗诵技巧。  
  具体的学习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体会朗诵的美妙,初步掌握朗诵的表达技巧,培养学生的朗诵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在教师范读、自己参与、合作学习中,体会朗诵,并学习从角度出发有理有据地谈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合作学习、主动探究,体会团队的力量。通过《大雪无痕》的朗诵,学生体会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认识到许多人为保护环境进行着努力;通过《这个冬天》的朗诵,学生认识到在中国还有许多贫困山区的孩子上不起学或者生活非常艰难,认识到作为同龄人,我们更应该珍惜这么好的学习环境,热爱学习,努力学习。  
  教学重点是体会朗诵的奇妙,教学的难点是朗诵中各种语言手段的运用  
  二、教法、学法和辅助手段  
  1.教法分析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特征,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选择“情境教学法”和“引导探究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在教给学生一些规律性的知识系统的基础上,提出可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机会,给学生展示提供平台,学生的想法和朗诵得到尊重并及时做出反馈,从而形成师生互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氛围,真正有效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并且让学生乐于学习。  
  2.学法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本节课学生主要采用以积极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要形式的“探究学习法”,通过学生自己积极思考,在讨论、交流、合作、探究的活动中将原理论知识体系运用于实践,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的过程。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