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770字。
  《长亭送别》课堂实录(第二课时)
  河北省秦皇岛市新世纪高级中学   杨喜娟      邮编:066004
  第一课时:积累文学常识,了解全剧剧情,诵读课文,梳理情节。
  第二课时:鉴赏本文的“艺术美”和“思想美”
  教学目标:
  1、通过把握“长亭”意象群的含义和反衬、情景交融等手法的运用感受本文的“艺术美”。
  2、理解女主人公重爱情、轻功名的思想,感受本文的“思想美”。
  3、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
  感受本文的“艺术美”。
  教学难点:
  准确理解女主人公重爱情、轻功名的思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明确本课学习重点。
  师:《西厢记》问世以来,影响巨大,不仅被金圣叹评为“六才子书”之一,还被曹雪芹写进了《红楼梦》里,《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贾宝玉和林黛玉共读《西厢》,林黛玉觉其“词藻警人,余香满口”,林黛玉的话说出了《西厢记》的什么特点?
  生1:有文采。
  生2:语言美,让人回味无穷。
  师:确实如此,同《窦娥冤》的“本色”相比,《西厢记》文采飞扬,极具艺术的美感。除此之外,曹雪芹安排这个情节还有什么用意?
  生:说明宝黛二人志趣相投。
  师:为什么一块读《西厢记》就是志趣相投?
  生:《西厢记》在当时是“禁书”。
  师:说得对,当时社会是不允许大家闺秀读这些“杂书”的,后来薛宝钗还曾因林黛玉行酒令时无意说出《西厢记》里的句子而“审问”她,曹雪芹这样写,不仅深化了宝黛爱情,而且肯定了《西厢记》的思想价值。今天我们就从“艺术美”和“思想美”两个角度来解读《长亭送别》。
  二、感受其“艺术美”
  师:先说“艺术美”,大家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感觉哪儿写得最美?
  生1:《端正好》。
  生2:《一煞》。
  生3:“悲欢聚散一杯酒,南北东西万里程。”
  师:大家说的都很好,比如“悲欢聚散一杯酒,南北东西万里程”,这是阳关长亭的对联,扣住了长亭的特点和阳关的地理位置,表达了依依惜别、缠绵无尽的离情别绪。其实长亭在古代诗文中一直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地方,大家都知道哪些跟长亭有关的诗句?
  (学生积极发言)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