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14张。思路清晰,内容详尽,有疑难问题探究,有语方品味。并附有教案。
  特利尔的幽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清文章结构层次,把握思想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学习本文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情感与哲理相结合,叙事与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悟作者评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表达心中的神圣、崇高的情感。 
  教学重点: 分析课文层次把握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本文的时代性、政治性、理论性。 
  教学方法: 自读品味法、讨论交流法 学法设计 研究讨论——分析归纳 
  教学过程:
  一、预习提示:
  (1)阅读文章,理清文章内容层次;
  (2)在文中画出解释“幽灵”一词的语句;
  (3)查找资料,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世界发展的伟大意义。
  二、导入新课:
  本文描写作者造访马克思故居时的所见所感,回顾马克思的革命实践活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历史,评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表达了作者心中的神圣、崇高的情感。本文思想深刻,视野开阔,材料繁富,做到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情感与哲理相结合,叙事与议论相结合,是一篇政治性、理论很强的散文。 
  三、作者简介:
  梁衡,1946年生,山西霍州人。主要作品有科学史章回小说《数理化通俗演义》,新闻三部曲《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散文集《夏感与秋思》《只求新去处》《人杰鬼雄》《觅渡》等。  
  四、 感知文章内容,理清结构层次,回答下列问题:
  (1)分出全文的段落层次。
  第一层(1段):解释文本“幽灵”的含义。
  第二层(2-3段):作者在马克思故居的见闻,介绍故居的历史。
  第三层(4-5段):马克思的革命实践和“特利尔的幽灵”的传播历史及其在当代的影响。
  第四层(6-7段):“特利尔的幽灵”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第五层(8-9段):作者在特利尔小镇的所见及遐想。
  五、问题探究  
  1、作者为什么不多写马克思其人其事,而专写“幽灵”?  
  马克思是举世公认的名人,他的事迹在世界、在中国已经广为人知,再写一遍就没有新意了,所以作者转而写“特利尔的幽灵”,这是一个比较新的角度,也容易发挥作者善于思考、精于议论的特长。  
  另外,所谓“幽灵”,虽然幽暗、悄然,却也灵动、迅捷;虽不可见,却也可感。这种朦朦胧胧的东西,作家诗人喜爱捕捉、表现。说“特利尔的幽灵”,比说“共产主义思潮”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