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0280字。
楚州实验中学备课纸 09年 4月 10日
备课组 语文 年级 八年级 第 1 课时 课型 新 授 主备人 纪苹
课题: 孔乙己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能力 熟悉故事情节,理清小说结构线索。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对具体的环境描写的分析,从而认识孔乙己悲剧生活的社会根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分析环境描写,认识孔乙己悲剧生活的社会根源。
学情分析 结合小说体裁的特点,把握对文章故事情节的分析。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熟悉故事情节,理清小说结构线索。
教学难点 分析环境描写,认识孔乙己悲剧生活的社会根源。
教学方法 阅读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回顾检测或情景预设
课前检测:
听写文章中的重要生字词,检测预习情况。
学生拿出检测本进行听写
一、导入新课
一个人活在世上,生与死是性命攸关的大事。臧克家说过: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对于这两种人的价值,我们可以一目了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鲁迅先生的小说《孔乙己》,看看课文主人公孔乙己,人们对他的生与死是怎样的看法,他的生死与社会有什么联系?(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展示本课教学目标。
三、熟悉作者。(略)
四、介绍时代背景:《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天,当时以《新青年》为阵地,虽已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但是封建复古的逆流仍很猖獗。科举制度虽于1905年废除,但是培植孔乙己这种人的社会基础依然存在,孔孟之道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这样就有可能产生新的“孔乙己”。要拯救青年一代,不能让他们再走孔乙己的老路。鲁迅选取了社会的一角——鲁镇的咸亨酒店,艺术地展现了20多年前社会上的这种贫苦知识分子的生活,就在于启发读者对照孔乙己的生活道路和当时的教育现状,思考当时的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和科举制度。
五、整体感知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找出生字词。
踱duó 亨hēng 舀yǎo 羼chàn 间jiàn或砚yàn 拭shì 蘸zhàn 附和hè 阔绰chuò
明确学习目标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2、 思考:(1)小说写了哪些人物?主要人物是谁?他和其他人物是什么关系?结局如何?
①酒客、小伙计、掌柜、孔乙己,主要人物则是孔乙己。
②“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③“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2)小说写了主要人物哪些事情?请作简要概括。
①酒客揭短,取笑孔乙己偷东西②酒客讥笑孔乙己没有”进学”
③孔乙己教小伙计识字④孔乙己分茴香豆给小孩吃
(3)这些故事情节是通过什么贯穿起来的?
小说以“我”(小伙计)的所见所闻作为线索,选取了孔乙己一生中几个分散的,然而又是典型的生活片段构成小说情节。
六、透视冷漠社会
孔乙己是生活在一个怎样的社会中的呢?文章哪些地方能表现当时那个社会的这一特点?前三段的内容与下文写孔乙己有何关联(你觉得孔乙己的悲剧与这样的社会有关系吗)?
A、把“短衣帮”与“穿长衫”的喝酒形象作对比,突出了贫富悬殊、等级森严的社会现实。
B、从“我”的职务的变换,可以窥探掌柜冷酷势利的一面。
C、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什么好声气:冷酷的酒店氛围,以小见大,更见世态的炎凉。
七、当堂检测
1、字词检测 2、文章写了哪些主要人物?